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小苏打(NaHCO3)试样中含有碳酸钠晶体(Na2CO3•l0H2O),为测定试样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w(NaHCO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I.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II.将m1 g试样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D中药品如图,已知加药品后装置B的质量为m2g、装置C的质量为m3 g;
Ⅲ.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样,直到B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后,打开活塞a向装置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撤掉酒精灯,关闭活塞a;
Ⅳ.称得装置B的质量为m4g、装置C的质量为m5g.
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Na2CO3•10H2O$\frac{\underline{\;\;△\;\;}}{\;}$Na2CO3+10H2O.
(2)装置B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为把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排出被装置B和装置C完全吸收.
(4)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则w(NaHCO3)的计算式为:$\frac{42({m}_{5}-{m}_{3})}{11{m}_{1}}$×100%.

分析 A装置中加热药品时发生反应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Na2CO3•10H2O$\frac{\underline{\;\;△\;\;}}{\;}$Na2CO3+10H2O,生成的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C中碱石灰吸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D干燥空气;
(1)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十水碳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和吸收酸性气体的性质;
(3)通入的氮气能把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排出;
(4)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得到准确的w(NaHCO3).

解答 解:A装置中加热药品时发生反应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Na2CO3•10H2O$\frac{\underline{\;\;△\;\;}}{\;}$Na2CO3+10H2O,生成的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C中碱石灰吸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D干燥空气;
(1)加热条件下,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十水碳酸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Na2CO3•10H2O$\frac{\underline{\;\;△\;\;}}{\;}$Na2CO3+10H2O,
故答案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Na2CO3•10H2O$\frac{\underline{\;\;△\;\;}}{\;}$Na2CO3+10H2O;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B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碱石灰具有吸水性和吸收酸性气体的性质,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吸收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3)通入的氮气能把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排出,使这两种气体完全被吸收,从而计算碳酸氢钠样品含量,
故答案为:把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排出被装置B和装置C完全吸收;
(4)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得到准确的w(NaHCO3)=$\frac{\frac{{m}_{5}-{m}_{3}}{44}×84}{11{m}_{1}}$×100%=$\frac{42({m}_{5}-{m}_{3})}{11{m}_{1}}$×100%;
故答案为:$\frac{42({m}_{5}-{m}_{3})}{11{m}_{1}}$×10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含量测定,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评价、计算能力,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规范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各个仪器作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H=-a  kJ/mol.  在T℃时,往一个体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2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开始时的3/5.
(1)如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a>0(填“>”“<”“=”).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填序号).
a.1mol CO(g)和2mol H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 CH3OH(g)所具有的能量
b.将1mol CO(g)和2mol H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a KJ的热量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a值将减小
d.如将一定量CO(g) 和H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aKJ,则此过程中有1molCO(g)被还原.
(2)①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
②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有CF
A.2v(H2)=v(CH3OH)            B.CO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生成速率
C.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F.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1)+3O2(g)=2CO2(g)+4H2O(g)△H=-akJ•mol-1
②2CO(g)+O2(g)=2CO2(g)△H=-bkl•mol-1
③H2O(g)=H2O(1)△H=-ckJ•mol-1
则CH3OH(1)+O2(g)═CO(g)+2H2O(1)△H=$\frac{b-a-4c}{2}$kJ•mol-1
(4)由甲醇、氧气和NaOH溶液构成的新型手机电池,可使手机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近几年全国各地都遭遇“十面霾伏”.其中,机动车尾气和燃煤产生的烟气对空气质量恶化贡献较大.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N2(g)△H<0
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填代号).

(图2中V(正)、K、n、w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质量分数)
(2)光气 (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农药、医药、聚酯类材料的生产,工业上通过Cl2(g)+CO(g)?COCl2(g)制备.图3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右图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在1L恒容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0-6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0.15 mol•L-1•min -1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7min 向体系中加入这三种物质各2mol,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若将初始投料浓度变为c(Cl2)=0.7mol/L、c(CO)=0.5mol/L、c(COCl2)=0.5         mol/L,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
④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⑤比较第8min反应温度T(8)与第15min反应温度T(15)的高低:T(8)<T (15)(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酸氯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2ClNO(g).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酸氯,涉及如下反应:
①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1
②2NO2(g)+NaCl(s)?NaNO3(s)+ClNO(g)         K2
③2NO(g)+Cl2(g)?2ClNO(g)                    K3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K3=$\frac{{{K}_{2}}^{2}}{{K}_{1}}$.
(2)T℃时,2NO(g)+Cl2(g)?2ClNO(g)的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k cn(ClNO),测得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如表:
序号c(ClNO)/mol•L-1v/mol•L-1•s-1
0.303.6×10-8
0.601.44×10-7
0.903.24×10-7
n=2;k=4.0×10-7mol-1•L•s-1(注明单位).
(3)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O(g)和2mol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

①温度为T1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有bdf;
a.容器体积保持不变   b.容器压强保持不变       c.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
d.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e.v(ClNO)=v(NO)   f.NO与 ClNO的物质的量比值保持不变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Cl2)=0.05mol•L-1•min-1
③温度为T2时,10min已经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L/mol(注明单位).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φ随$\frac{n(NO)}{n(C{l}_{2})}$的变化图象如图B,则A、B、C三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小的是C点,当n(NO)/n(Cl2)=2.8时,达到平衡状态ClNO的体积分数φ可能是D、E、F三点中的F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一定条件下,在一个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发生下列反应:2A(g)+B(g)?3C(g)+D(s),10min后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为0.12mol/L.
(1)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不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与上述平衡相同的是BC.
A.4mol A+2mol B
B.3mol C+1mol D
C.2mol A+1mol B+1mol D
(3)若维持容器内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开始,按不同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与上述平衡相同,则C的起始物质的量应满足的条件是1.2mol<nc≤3mol.
(4)到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40%.若到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少量的C,其它条件保持不变,B的转化率将变小(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H2O②空气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CuSO4.5H2O⑧碘酒⑨酒精⑩NaHCO3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④;属于酸的是⑤;属于碱的是⑥;属于盐的是⑦⑩;属于有机物的是⑨;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④⑤⑥⑦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有以下仪器①药匙;②100ml量筒;③500ml容量瓶;④锥形瓶;⑤玻璃棒;⑥烧杯
(1)配制上述溶液,必须选用的仪器为:①③⑤⑥(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胶头滴管;
(2)经计算,本实验需称量NaOH2.0g;
(3)用NaOH配制标准溶液的正确顺序是(每项限选一次):BEAGCDF;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移液
(4)将所配置溶液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大于0.1mol/L.请你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是(填字母代号)②;
①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②定容时俯视刻度;③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将超出部分用吸管吸出;④称量时NaOH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⑤倒转容量瓶摇匀后,液面降至刻度线下,再加水至刻度;⑥配制溶液时称量NaOH时间过长;
(5)若定容时,所加入的蒸馏水超过容量瓶上的刻度线该如何处理: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实验室配制500mL 0.2mol/L的Fe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①在天平上称出27.8g绿矾(FeSO4•7H2O),把它放在烧杯里,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
②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①②④③⑤.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会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所配溶液浓度将偏高还是偏低: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会偏低;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会偏低.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会偏低.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应重新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