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吸热的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熵一定增大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分析 根据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判断,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解答 解: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自发反应判断依据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也不能判断熵的变化,自发反应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必须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故选:C.

点评 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为:△G=△H-T△S,当△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当△G=△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焓变和熵变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自发反应的判断依据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也不能判断熵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分析下列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据此作答:
(1)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3S+6KOH═2K2S+K2SO3+3H2O
(2)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K2SO3
(3)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2:1.
(4)当消耗0.3mol S时,则转移的电子数是0.4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氨是重要的氮肥,合成原理为:
N2(g)+3H2(g)$?_{催化剂}^{高压、高压}$2NH3(g)△H=-92.4kJ/mol,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_$\frac{C{\;}^{2}(NH{\;}_{3})}{C({N}_{2})C{\;}^{3}(H{\;}_{2})}$.如果升高温度,该反应K值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增大,N2的转化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20MPa时,将N2、H2置于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10min内以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0.005mol/(L.min).
②在10~20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D.
A.加了催化剂                B.增加NH3物质的量
C.降低温度                  D.缩小容器体积
③第1次平衡的时间为:20-25min,第2次平衡的时间为:35-40min,
第1次平衡:平衡常数K1=$\frac{0.1{5}^{2}}{0.07{5}^{3}×0.125}$ (带数据的表达式),
第2次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40.9% (保留一位小数).
④在反应进行至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离出0.1molNH3
达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K2等于K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如表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D.
ABCD
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B.
   淡化海水
C.
稀释浓硫酸
D.
  实验室制取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硫酸氢钠溶液的pH值小于7
B.久制的氨水pH值变小
C.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500℃高温,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过氧化氢分解加氯化铁溶液作催化剂,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Fe2O3=2Fe3++3H2O.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
②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透明的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70080085010001200
K0.60.91.01.72.6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CO)×c(H{\;}_{2}O)}{c(CO{\;}_{2})×c({H}_{2})}$.
(2)该反应的△H>(填“>”或“<”)0.
(3)某温度下,该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为:3[c(CO2)•c(H2)]=5[c(CO)•c(H2O)],则反应温度是700℃.
(4)将CO2和H2各0.05mol充入该容器中,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CO)=0.008mol/L,则CO2的转化率为80%.
(5)若容器容积不变,温度不变,平衡后向容器内继续充入CO2,则H2的转化率变大,CO2的转化率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d.
a.降低温度 b.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c.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  d.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加入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十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族
2
3
4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氩(填元素名称).元素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IA族.
(2)①②③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H2O(填化学式),④⑤⑨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KOH(填化学式).
(3)③④⑤⑥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O2->Na+>Al3+.(用离子符号表示)
(4)元素①和③形成的三原子化合物的结构式为:O=C=O,元素②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5)元素④与⑥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填“离子”、“分子”或“原子”)晶体,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6)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⑥和⑦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Cl2+H2S=2HCl+S↓或Cl2+Na2S=2Na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X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X在160℃分解制备异氰酸和氨气,反应方程式为:X $\stackrel{160℃}{→}$HCNO+NH3(已配平).完成下列填空:
(1)在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C
(2)在上述物质中有三种元素处于同周期,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三种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事实是c.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
c.两两形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d.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
工业上在催化剂条件下,用NH3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x还原成无害的氮和水,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3(g)+NO(g)+NO2(g)?2N2(g)+3H2O(g)
(3)上述反应转移3mol电子,生成N20.5mol.
(4)X可以代替NH3还原烟气中的NOx,X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X结构为
(5)氰酸有两种结构,一种分子内含有叁键,称为氰酸,另一种分子内不含叁键,称为异氰酸,且两种结构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分子中也不含环状结构.请分别写出氰酸和异氰酸的结构式:H-O-C≡N、H-N=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