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氨的喷泉实验中,充满氨的烧瓶被水充满时,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

A.0.029mol/L    B.0.045 mol/L    C.0.45 mol/L   D.1 mol/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德阳模拟)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形成压强差.
(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同).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B
(填写字母编号).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他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已知在图Ⅱ锥形瓶中加入酒精,且放置于一水槽中,水槽内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可以产生喷泉.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A
(填写字母编号).
A.生石灰    B.食盐    C.硝酸铵     D.硫酸铜
(3)某同学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则该同学引发喷泉实验的方法可能是: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宝鸡二模)下列图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制出的氨气应使用
向下排空气
向下排空气
 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碱石灰
碱石灰
 做干燥剂.
(2)学生乙用图B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
氧化钙
氧化钙
 和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3)学生丙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4)学生丁将装置C误装为装置D,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5)学生戊用装置E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戊装置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2NO+O2═2NO2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2NO+O2═2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  高中化学·二年级·第二册(上册) 题型:058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做氨的喷泉实验时,若要在图(a)装置中收集一瓶氨气,氨气应由________口进入,原因是________.为了证明烧瓶充满氨气,可用________检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或用________检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某学生做喷泉实验时,用向下排空气法在体积为V mL的烧瓶中收集氨气,最后所得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0.5,将此充满气体的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停止.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 mL.

(3)如图(b)为化学数字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是________(填序号);

①HCl和H2O  ②O2和H2O  ③NH3和H2O  ④CO2和NaOH溶液

(4)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图(c)所示的装置.在图(c)所示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u和稀H2SO4    ②NaHCO3和NaOH溶液

③CaCO3和稀H2SO4  ④NH4HCO3和稀盐酸

(5)在图(c)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内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可以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浓H2SO4  ②食盐

③硝酸钾   ④硫酸铜

(6)比较图(b)和图(c)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b)是_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c)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喷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填“图(b)”或“图(c)”)装置的原理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高一新课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化学(期中) 题型:043

资料:氨(NH3)是一种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依据上述资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本题.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喷泉实验的原理.

(1)

按图示装置进行氨的喷泉实验.(图中a为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b为固定在橡皮塞上内装有少量水的滴管;c为酚酞溶液;f为止水夹,该止水夹夹在连接有上下两段玻璃管的胶管上,上段玻璃管固定在橡皮塞上且伸入烧瓶内,下段玻璃管伸进酚酞溶液中)请说明应如何引发喷泉.

________.

(2)

该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烧杯中只有少量液体通过玻璃管缓缓进入烧瓶,并未形成喷泉,请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

该同学依据上述喷泉实验的原理,更换了实验药品,在上图装置中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滴管中装有液体b,按上述操作引发喷泉,烧杯中的液体c最终几乎充满烧瓶(b和c相同).则a和b分别是________(填写相应的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