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葡萄糖、淀粉、食盐、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四瓶无色溶液,分别选择合适的试剂,正确的答案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的溶质是由下列中的几种离子构成:Na+、Fe3+、Cu2+、Ba2+、CO32-、AlO2-、S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得到气体甲和溶液甲;
②向溶液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乙、气体乙和溶液乙;
③向溶液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丙、气体丙和溶液丙。
④检验气体甲、气体乙、气体丙,都只含有一种成份,而且各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根据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沉淀丙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4)气体甲的化学式为 ;气体乙的名称为 ;
气体丙的分子几何构型是 ;
(5)向溶液甲中加入NH4HCO3溶液至过量,该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钠、镁、铝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2)浓H2SO4的作用是 。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安全隐患,表
现是 。克服安全隐患的措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若将剩余的氯气收集,测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升,
让其与氢气充分化合,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
将生成的气体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反应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H2O)、v(NO)[mol/(L·min)]来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v(NH3)=v(O2) B.
v(O2)=v(H2O) C.
v(NH3)=v(H2O) D.
v(O2)=v(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
A.241.8 kJ/mol B.483.6 kJ/mol
C.285.8 kJ/mol D.571.6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 ·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20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 ·L-1·min-1。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mol ·L-1,反应经20 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v1(填“>”“=”或“<”),且c3____1.0 mol ·L-1(填“>”“=”或“<”)。
(4)在实验4中,反应在20—30 min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原因______ 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