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图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i→e,f→d,c→j,k(或k,j)→a(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BADC(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2+2H2O=Ca(OH)2+2H2↑;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 (1)一般制备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装置的顺序为:制备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等;
(2)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
(3)CaH2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aH2具有还原性,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OH)2和H2;Ca与水反应也能产生Ca(OH)2和H2
(4)区分钙和氢化钙时可利用其组成、性质的差异来判断.

解答 解:(1)氢化钙和金属钙都是极强的还原剂,遇水、遇空气都能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在制取氢化钙时,必须要除去空气、水等其他杂质;在题给的实验装置中,不难判断出氢气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净化装置和氢化钙的生成装置等,其连接顺序为i→e→f→d→c→j→k(或k→j)→a,
故答案为:i→e,f→d,c→j,k(或k,j)→a;
(2)为保证整个装置内已充满氢气,因此实验的操作程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产生氢气→收集氢气并进行验纯→加热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冷却→停止通入氢气,
故答案为:BADC;
(3)CaH2和Ca与水反应都能产生Ca(OH)2和H2,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H2+2H2O=Ca(OH)2+2H2↑和Ca+2H2O=Ca(OH)2+H2↑,因此不能根据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判断是否含有CaH2
故答案为:CaH2+2H2O=Ca(OH)2+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CaH2可以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现象是白色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取适量氢化钙,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相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白色变为蓝色;取钙做类似实验,观察不到白色变为蓝色.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注意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评价,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及对应解释都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 用途 解释 
AAl2O3 耐火材料 Al2O3的熔沸点较高 
SiO2 计算机芯片 SiO2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 
Fe3O4红色涂料  Fe3O4是一种红色氧化物
浓H2SO4干燥剂 浓H2SO4有脱水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后得到的阴离子与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是(  )
A.氯化钡B.硫酸铜C.硝酸钾D.氯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一)最近雾霾天气又开始肆虐我国大部分地区.其中SO2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钠碱循环法可除去SO2
(1)钠碱循环法中,吸收液为Na2SO3溶液,该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32-+SO2+H2O=2HSO3-
(2)已知H2SO3的电离常数为 K1=1.54×10-2,K2=1.02×10-7,H2CO3的电离常数为 K1=4.30×10-7,K2=5.60×10-11,则下列微粒可以共存的是BC.
A.CO32-、HSO3-    B.HCO3-、HSO3-
C.SO32-、HCO3-D.H2SO3、HCO3-
(二)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铜及铜器最早的国家之一,直到现在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3)常温下Cu2O能溶于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可以利用该性质检验工业上冶炼铜得到的粗铜中是否含有Cu2O,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O+2H+=Cu+Cu2++H2O.
(4)刻蚀印刷电路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为了使FeCl3循环利用和回收CuCl2,现设计如下生产过程:

①试剂Y的名称盐酸;物质X可以是CuO(填化学式).
②若常温下1L废液中含CuCl2、FeCl2、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mol•L-1,则加入Cl2气和物质X使溶液的pH在3.0~4.3 范围时(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铁元素完全转化为Fe(OH)3,而CuCl2不产生沉淀.(某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KSP[Fe(OH)3]=1.0×10-38、KSP[Cu(OH)2]=2.0×10-20、lg5=0.7)
(三)C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CO3或NaHCO3
(5)Na2CO3俗称纯碱,解释其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H2O?HCO3-+OH-,该溶液中c(OH-)-c(H+)=c(HCO3- )+2c(H2CO3)[用含c(HCO-3)、c(H2CO3)的关系式表示]
(6)已知25℃时,Na2CO3溶液的水解常数为Kb=2×10-4,则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试求溶液的p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夹持及加热部分已省略)如图:
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数量  密度沸点 溶解性 
环乙醇  100 0.9618 161微溶于水 
 环乙烯 82 0.8102 83难溶于水 
实验步骤:
1.【合成】:在a中加入20.00g纯环己醇及2小块沸石,冷却搅动下缓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2.【提纯】:将反应后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 Na2CO3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CaCl2.再进行蒸馏最终获得12.30g纯环己烯.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暴沸.
(2)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检漏.本实验分液所得产物应从上口倒出(填“上口”或“下口”).
(4)提纯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H2SO4,加入无水CaCl2的作用是干燥所得环己烯.
(5)本实验所得环己烯的产率是75%(产率=$\frac{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D的作用吸收尾气.
(2)漂白粉将在U型管中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3)此实验结果所得Ca(ClO)2产率太低.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型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有同学测出了反应后溶液中ClO-、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粗略表示为如图2(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
a、如图2中曲线I表示ClO-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b、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是2HCl+Ca(OH)2=CaCl2+2H2O(写出此反应方程式),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发生装置和U型管之间放饱和氯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用途广泛,乙烷脱氢制乙烯是工业上常用方法,但如果提高乙烯的产率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方向.现阶段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较大关注,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反应①:C2H6?C2H4+H2 △H1
反应②:CO2+H2?CO+H2O(g)  H2<0
总反应③:C2H6+CO2?C2H4+H2O(g)+CO△H3
(1)反应①的△S>0(填“>”或“<”)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反应①中乙烯的产率,有人拟加入O2除去生成的H2,试解释采取这一措施的原理: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减低氢气的浓度,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烯的产率.但由于O2的氧化性强,乙烯往往会被氧化,最终乙烯的产率提高不大,无实际意义.
(3)下列关于该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BD(填写相应的编号)
A.为加快反应速率,生产中实际温度越高越好,可提高每天的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B.研究开发合适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加入CO2可加快反应①的速率,从而提高乙烯的产率;
D.加入CO2对反应①的各物质起到稀释的作用,在恒压条件下可提高乙烷的转化率.
(4)为研究温度对乙烯产率的影响,实验得图1、图2.试分析图1 中H2收率在同一温度下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的原因:反应②中二氧化碳消耗氢气,使氢气的收率降低.从图2中分析反应③的△H3>0(填“>”或“<”)
(5)写出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若令浓度商Q=$\frac{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400K时,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为1:1的CO2和H2,经过一定时间t后到达平衡,在升高温度至1700K.在图3画出反应②随温度升高时Q值的变化趋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50150250350
n(PCl3)/mol00.160.190.20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 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    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装置有一处错误是小烧杯口和大烧杯口没有平齐.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盐酸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用50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6)为准确测量中和热,实验通常会重复实验二至三次,若共计做了三次实验,则至少需测定温度9次,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为(t2-t1),0.50mol/L盐酸与0.55mol/L NaOH溶液的密度都为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则中和热的计算式△H=-$\frac{0.418(t2-t1)kJ}{0.025mol}$.(只列计算表达式,不用算出最终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