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都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人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来清洗青铜器上的铜锈
B.人体摄入适量的油脂有利于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C.《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所述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分析 A.明矾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B.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油脂;
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D.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答 解:A.明矾为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能与碱式碳酸铜,可以用来清洗青铜器上的铜锈,故A正确;
B.油脂的摄入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故B正确;
C.《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物质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废旧锌锰电池回收处理,既能减少它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实现废电池的资源化利用.
(1)回收二氯化锰.将废旧锌锰电池处理,得到含MnO(OH)混合物,向该混合物加入浓盐酸并加热,试写出MnO(OH)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O(OH)+6HCl (浓)$\frac{\underline{\;\;△\;\;}}{\;}$2MnCl2+Cl2↑+4H2O.
(2)制备锰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可用作隐形飞机吸收雷达波的涂料.一种以锌锰废电池为原料制备锰锌铁氧体的主要流程如图1:

除汞时,铁粉的作用是还原剂(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或“吸附剂”);MnxZn1-xFe2O4中Fe元素为+3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
(3)在不同pH下,KMnO4溶液对Hg的吸收率的影响及主要产物如图2.
据图说明pH对Hg吸收率的影响规律随pH的升高汞的吸收率先降低后增加;在强酸性环境下Hg的吸收率高的原因可能是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
(4)锰回收新方法.向含锰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稀草酸,并不断搅拌至无气泡为止.其主要反应为:
2MnO(OH)+MnO2+2H2C2O4+3H2SO4=3MnSO4+4CO2↑+6H2O
①每1molMnO2参加反应时,共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
②新方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生成CO2和H2O不影响MnSO4纯度;反应过程无有毒有害物质生成,不造成二次污染;废物资源化等(答1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固体硫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H=+1.90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 kPa时,2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57.3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的水溶液PH=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HA有0.1%发生了电离
B.此酸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7
C.升高温度后溶液的PH增大
D.若将PH=2的HA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氨的合成不仅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与死亡问题,在国防、能源、轻工业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Ⅰ.以氨为原料,合成尿素的反应原理为:
2NH3(g)+CO2(g)═CO(NH22(l)+H2O(g)△H=a kJ/mol.
为研究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frac{n(C{O}_{2})}{n(N{H}_{3})}$)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如图(Ⅰ、Ⅱ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1)a< 0 (填“>”或“<”),判断依据是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正方向为放热反应.
(2)①投料比:<Ⅱ(填“>”或“<”).
②若n(CO2)起始=10mol,曲线Ⅱ的投料比为0.4,在100℃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平衡至A点,则A点与起始压强比为5:7.
③A点平衡常数与B点平衡常数间的关系:KA=KB(填“>”或“<”或“=”).B点正反应速率与C点正反应速率间的关系为:v(B)<v(C)(填“>”或“<”或“=”).
(3)若按曲线Ⅰ的投料比投料,在上述实验中压缩容器体积至5L,在图中画出反应达平衡时的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4)为提高CO2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c.
a.使用催化剂 b.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部分CO(NH22c.将体系中的水蒸气液化分离
氨气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硝酸,其尾气中的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硝酸铵,25℃时,将10mol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向该溶液中滴加1L某浓度的氨水,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逆向(填“正向”、“逆向”或“不”) 移动,此中性溶液中NH3•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5℃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合物J具有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合成J的一种路线如图:

②E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
③C能发生银镜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D所含有官能团的名称碳碳双键.
(2)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32+HBr→(CH33CHBr,其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G的结构简式为
(4)C的某同系物X,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4,X的结构有17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4组峰,且锋面积比为1:2:2:2的是(写结构简式).
(5)由甲醛和化合物A经下列步骤可得到2-苯基乙醇.

反应条件1为Cl2、光照或(Br2、光照);反应条件2所选择的试剂为Mg、乙醚;L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1)在标准状况下1.7g氨气所占的体积为2.24L,
(2)某气体物质质量为6.4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64g/mol.
(3)在V L Al2(SO43溶液中,测得含Al3+的质量为a g,则Al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a}{54V}$mol/L.
(4)如果将30mL1.0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则稀释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3Cl2+6KOH═5KCl+KClO3+3H2O       ②3NO2+H2O═2HNO3+NO
③SnCl4+2H2O═SnO2+4HCl             ④NaOH+HCl═H2O+NaCl.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1所示装置时行实验: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如2装置图补充完整后正确的是a;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frac{m}{64}$(填写字母编号).
A.硫酸钠溶液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铜不会和稀硫酸之间反应.
(3)为了确定反应生成的主要气体成分,还可以在实验装置A和B之间补充以上右图D装置,其中洗气瓶中可以盛有品红(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