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
(1)移取10.00mL密度为1.10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中,加水衡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0.11mol/L KMnO4 标准溶液20.00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frac{0.085cV}{ρ}$×100%.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分析 (1)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的溶液的步骤选择用到的仪器,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并转移、定容、摇匀;
(2)残缺方程式配平首先确定缺什么,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
(3)酸式滴定管可以量取具有强氧化性的溶液,高锰酸钾具有颜色,锰离子无色;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过氧化氢的量然后计算质量分数;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

解答 解:(1)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的溶液用容量瓶,
故答案为:容量瓶;
(2)方程式中,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能将双氧水氧化为氧气,先确定缺的是O2,锰元素化合价降低了5价,生成1mol氧气时,氧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高锰酸根前面的系数为2,双氧水前面的系数为5,根据原子守恒来配平其他物质前面的系数,离子方程式2MnO4-+5H2O2+6H+=2Mn2++8H2O+502↑,
故答案为:2、5、6、2、8、5O2
(3)由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使用酸式滴定管,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酸式;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关系式:2MnO4-~5H2O2,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即cV×10-3mol的高锰酸钾时,所用双氧水的物质的量:2.5cV×10-3mol,则原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025cVmol×34g/mol=0.85cV,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frac{0.85cV}{10.00ml×ρg/ml}$×100%=$\frac{0.085cV}{ρ}$×100%,
故答案为:$\frac{0.085cV}{ρ}$×100%;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计算的KMnO4的物质的量偏大,则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偏大,所以测得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知识题目,涉及仪器的选择、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滴定终点的确定、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握中和滴定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工业上常用如图的方法从海水中提碘: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流程中有两步都涉及到氯气.写出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ⅦA族;氯气分子中所含的化学键名称是:共价键;在37Cl原子钟,其核外存在17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和氯元素位于同主族的另外一个短周期元素单质的电子式是:,两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F>HCl(填写化学式).
(3)步骤②中体现了溴具有的性质是沸点低,易挥发(文字简述).
(4)写出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此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Br2+SO2+2H2O→H2SO4+2HBr;在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S.
(5)工业上利用海水还有一个重要的反应就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此反应中的阴极产物是:H2
和NaOH(写化学式).
(6)溴蒸汽还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产物为溴化钠、溴酸钠,同时放出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碘化钠在医药中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也用作食品添加剂、感光剂等,工业上用水合肼(N2H4•H2O)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N2H4•H2O在100℃以上分解
(1)在合成NaI的过程中,可能混有的物质是NaIO3,生产过程中要适当补充NaOH,目的是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2)在还原过程中,为了防止水合肼(N2H4•H2O)高温分解,反应温度控制在60~70℃,温度也不能过低,其原因是温度过低,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其原因是N2H4•H2O的氧化产物为N2和H2O,不引入杂质;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还原液中是否含有IO3-:取适量还原液,加入淀粉溶液,加稀硫酸酸化,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废水中含有IO3-;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IO3-[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硫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
(4)测定产品中NaI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取4.000g样品并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25.00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溶液作指示剂;
c.用0.1000mol•L-1的Na2SO4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重复测定3次,所得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规定序号待测体积/mL 盛装标准滴定管的起点读数/mL 盛装标准滴定管的终点读数/mL 
 1 25.00 0.06 24.04
 2 25.00 0.02 24.02
 3 25.00 0.12 24.14
①在滴定过程中,Na2S2O3溶液应放碱式滴定管(填仪器)中,加入的A物质为淀粉(填名称);
②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③该样品中NaI的含量为90%;
④若用上述方法测得NaI的含量偏低(忽略测定过程中的误差),则可能的原因是部分NaI被空气中O2氧化;
(5)碘化钠固体的保存方法是用棕色瓶遮光、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44g乙醛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为NA
B.40gH2${\;}_{\;}^{18}$O与40gD2O所含的中子数均为20NA
C.1molFe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2NA
D.62gNa2O与78gNa2O2所含的阴离子数均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图装置:
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的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S(填化学式),理由是装置B增重,说明生成了硫化氢气体,故M中一定含有硫化亚铁,C装置无变化,说明硫化氢已被完全吸收,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说明收集的气体是氢气,说明M中还有铁.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2.5×10-3V(用代数式表示)g.
(2)B装置的名称是洗气瓶;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2H2O+Na2S.
(3)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硫化氢气体是否完全被B装置吸收,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硫酸铜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硫,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bc.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Al2O3$→_{△}^{NaOH(aq)}$NaAlO2(aq)$\stackrel{CO_{2}}{→}$Al(OH)3
B.Fe2O3$\stackrel{盐酸}{→}$FeCl2$\stackrel{Cu}{→}$Fe
C.FeS2$\stackrel{O_{2}/高温}{→}$SO3$\stackrel{H_{2}O}{→}$H2SO4
D.NH3$→_{催化剂}^{O_{2},△}$NO$\stackrel{H_{2}O}{→}$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相关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1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2)装置E中的现象是红色的粉末变成黑色,管壁产生水珠.
(3)有同学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他在上述装置后边连接了图2所示装置,为了计算铁粉的转化率,下列①③④数据是必需测量的(填序号).
①反应前铁粉的质量         ②D反应后的质量
③E反应前后的质量          ④F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标况)
(4)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反应停止后取出B中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过滤.取滤液少许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的结论是含有Fe3+(填写序号,下同);若观察到溶液不变红,得出的结论是不含有Fe3+
(5)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

步骤I中通入Cl2的作用是将滤液中含有的Fe2+氧化成Fe3+
步骤Ⅱ的主要操作有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结论
A配制Fe(NO32溶液时加入适量的硝酸抑制Fe2+水解
B浓硫酸和蔗糖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的KMnO4溶液,气体全部被吸收且溶液紫红色褪去“黑面包实验”产生的气体具有还原性
C往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D幼儿使用含NaF的牙膏,可以使牙齿上的Ca5(PO43OH转化为Ca5(PO43F,防止蛀牙Ksp[Ca5(PO43F]<Ksp[Ca5(PO43OH]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氯气和氨水相比较,溶液中的微粒(离子、分子)种数(  )
A.氯气=氨水B.氯水>氨水C.氯水<氨水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