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分析 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原子,其中两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解答 解:A、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说明了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故A正确;
B、从图示看出,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单质,故B错误;
C、该反应表示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发生改变,分子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的是(  )
A.FeCl3B.NaOHC.CH3COONaD.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204×1024个H2O分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质量是3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
A.FeCl2溶液(FeCl3):Fe粉B.CO2(SO2):饱和的Na2CO3溶液
C.Al2O3(SiO2):NaOH溶液D.NaHCO3溶液(Na2CO3):C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中盛一定量的CuSO4溶液,此时通电,灯泡发光,再不断地加入某种物质,会发现灯泡逐渐变暗,直至熄灭,持续加入该物质灯泡会再次逐渐变亮,据此分析加入的物质是(  )
A.Zn粒B.BaCl2溶液C.KOH溶液D.B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若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肯定不会用到的是AB
A.锥形瓶    B.200mL容量瓶   C.烧杯    D.胶头滴管    E.药匙    F.天平    G、洗瓶
(2)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或用品是胶头滴管.
(3)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温度和容积,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
A、移液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BEACDF(填序号).
(5)下列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B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后的溶液直接转入容量瓶后就进行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饱 和 石 灰 水 跟 稀 硝 酸 反 应:Ca(OH)2+2H+=Ca2++2H2O
B.稀硫酸与锌反应:H2SO4+Zn=Zn2++SO42-+H2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小苏打溶于醋酸溶液:HCO3-+CH3COOH=CH3COO-+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2O+I2=H2SO4+2HI.
(2)反应I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
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_{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且HI电离出氢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4NH3+5O2═4NO+6H2O,氧化剂:O2,还原剂:NH3,氧化产物: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