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CoCl2•6H2O是一种饲料营养强化剂.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少量Fe2O3、Al2O3、MnO等)制取Co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1:

已知:①浸出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金属离子浓度为:0.01mol/L)
沉淀物Fe(OH)3Fe(OH)2Co(OH)2Al(OH)3Mn(OH)2
开始沉淀2.77.67.64.07.7
完全沉淀3.79.69.25.29.8
③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钴.
(1)写出浸出过程中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O3+SO32-+4H+=2Co2++SO42-+2H2O.
(2)写出NaClO3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ClO3-+6Fe2++6H+=Cl-+6Fe3++3H2O;若不慎向“浸出液”中加过量NaClO3时,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写出生成该有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ClO3-+5Cl-+6H+=3Cl2↑+3H2O.
(3)“加Na2CO3调pH至a”,过滤所得到的两种沉淀的化学式为Fe(OH)3、Al(OH)3
(4)制得的Co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2.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Mn2+;其使用的最佳pH范围是B.
A.2.0~2.5    B.3.0~3.5      C.4.0~4.5    D.5.0~5.5
(6)为测定粗产品中CoCl2•6H2O含量,称取一定质量的粗产品溶于水,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将沉淀烘干后称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粗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粗产品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答一条即可)

分析 含钴废料中加入盐酸、Na2SO3,可得CoCl2、AlCl3、FeCl2,加入NaCl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得到FeCl3,然后加入Na2CO3调pH至5.2,可得到Fe(OH)3、Al(OH)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CoCl2,为得到CoCl2•6H2O晶体,应控制温度在86℃以下,加热时要防止温度过高而失去结晶水,可减压烘干.
(1)酸性条件下,Co2O3和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42-
(2)酸性条件下,氯酸根离子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自身被还原生成氯离子;酸性条件下ClO3-和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
(3)“加Na2CO3调pH至a”,目的是除去铁离子、铝离子,所以需要将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沉淀;
(4)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钴;
(5)滤液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除去锰离子,由表中数据可知,调节溶液PH在3.0~3.5之间,可使Mn2+完全沉淀,并防止Co2+转化为Co(OH)2沉淀;
(6)根据CoCl2•6H2O的组成分析,可能是含有杂质,也可能是失去部分水.

解答 解:含钴废料中加入盐酸、Na2SO3,可得CoCl2、AlCl3、FeCl2,加入NaCl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得到FeCl3,然后加入Na2CO3调pH至5.2,可得到Fe(OH)3、Al(OH)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CoCl2,为得到CoCl2•6H2O晶体,应控制温度在86℃以下,加热时要防止温度过高而失去结晶水,可减压烘干.
(1)酸性条件下,Co2O3和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4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2O3+SO32-+4H+=2Co2++SO42-+2H2O,
故答案为:Co2O3+SO32-+4H+=2Co2++SO42-+2H2O;
(2)酸性条件下,氯酸根离子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自身被还原生成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2++6H+=Cl-+6Fe3++3H2O,酸性条件下ClO3-和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3-+5Cl-+6H+=3Cl2↑+3H2O,
故答案为:ClO3-+6Fe2++6H+=Cl-+6Fe3++3H2O;ClO3-+5Cl-+6H+=3Cl2↑+3H2O;
(3)“加Na2CO3调pH至a”,目的是除去铁离子、铝离子,将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Fe(OH)3、Al(OH)3沉淀,过滤除去,
故答案为:Fe(OH)3、Al(OH)3
(4)CoCl2•6H2O熔点为86℃,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氯化钴,减压烘干目的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故答案为: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
(5)根据流程图可知,此时溶液中存在Mn2+、Co2+金属离子,由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可知,调节溶液PH在3.0~3.5之间,可使Mn2+完全沉淀,并防止Co2+转化为Co(OH)2沉淀,
故答案为:除去溶液中的Mn2+;B;
(6)造成产品中Co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的原因可能是:粗产品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导致相同质量的固体中氯离子含量变大,
故答案为:粗产品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或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点评 本题属于化学工艺流程题目,涉及物质分离和提纯、对操作与药品的分析评价、元素化合物知识、含量测定误差分析、信息获取与迁移运用等,关键是理解工艺流程,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某无色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Cl3
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是CO32-或SO32-
C.先通入少量Cl2后,再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有I-
D.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6.8g(95℃).乙醚的沸点为34.6℃.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其原理为:
2CHO+NaOH-→CH2OH+COONa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图所示装置中加入适量NaOH、水和苯甲醛,混匀、加热,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从冷凝管下口加入冷水,混匀,冷却.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分液.水层保留待用.将乙醚层依次用10% Na2CO3溶液、水洗涤.
③将乙醚层倒入盛有少量无水MgSO4的干燥锥形瓶中,混匀、静置后将其转入蒸馏装置,缓慢均匀加热除去乙醚,收集198℃~204℃馏分得苯甲醇.
④将步骤②中的水层和适量浓盐酸混合均匀,析出白色固体.冷却、抽滤得粗产品,将粗产品提纯得苯甲酸.
(1)步骤②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除去NaOH、苯甲酸钠、碳酸钠等杂质.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后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步骤③中无水MgSO4的作用是干燥剂.
(3)步骤④中水层和浓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COONa+HCl-→C6H5-COOH+NaCl;将反应后混合物冷却的目的是使苯甲酸尽可能多的析出.
(4)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吸滤瓶、布氏漏斗(填仪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取饱和氯水,并进行氯水的氧化性实验.他们采用如图1装置,制取较大量的饱和氯水,并进行有关实验.

(1)写出仪器名称A分液漏斗、B圆底烧瓶.
(2)写出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为使制取过程简便并保证制得的氯水纯净,有的同学提出了如下建议:
①在装置乙和丙之间增加装置戊[图(a)],你认为有无必要无(填“有”或“无”).②在装置丙的长导管口处,接一个多孔球泡[如图(b)],可以提高氯气的吸收效果.原因是增加氯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氯气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B.点燃前都不需要验纯
C.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火焰较明亮
D.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 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③④⑤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O>H2S (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②含有12个中子的核素的化学符号2311Na
(3)M、N两种化合物均由①②③④四种元素组成,写出此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SO3-═SO2↑+H2O.
(4)X、Y、Z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Y与X相邻,Y与Z也相邻;X、Y和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X、Y、Z三种元素有的是上表中编号①~⑤的元素,有的不是,不是①~⑤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A族.X、Y、Z和①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为2﹕4﹕1﹕8,该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5)某同学受镧系、锕系元素排列方式的启发,将元素周期表设计成下列更简明的形式,把118种元素全部排列在内,图2除A、B、C、D外每个位置只表示一种元素.则该图的A位置包含11(填数字)种元素.C位置中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金属元素是(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往Na[Al(OH)4]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H)4]-+CO2=2Al(OH)3↓+CO32-+H2O
B.Na2SiO3溶液与稀醋酸混合SiO32-+2H+=H2SiO3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往Na2SO3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H2O2+SO3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方案测定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1)实验只提供盐酸、天平、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甲同学设计了一个方案,实验中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甲同学的做法是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称量一定质量的样品于蒸发皿中,称量此时蒸发皿的质量,然后加入盐酸中用玻璃棒搅拌到不再生成气体为止,再称量蒸发皿的质量,利用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得到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结合碳元素守恒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乙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为:
①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设为m1
②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纯碱样品(设为m0),并放入广口瓶中,用分液漏斗缓缓地滴入稀盐酸,待不再生成气体后,称量干燥管的总质量(设为m2
乙同学导出计算公式为:(Na2CO3)=$\frac{(m_{2}-m_{1})×53}{m_{0}×22}$×100%,则m2-m1表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如果不计称量误差,该同学的实验结果有无误差?(填“有”、“无”)有如果有是偏大还是偏小偏大(如果无误差,此空和后面空不用填)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水蒸气,干燥管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在实验装置设计和实验药品上均有缺陷,若要解决乙同学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对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进行适当改动,请按合理的顺序选择图2中的仪器,并完成下表:(用大写字母代表仪器,可重复使用)
选用的仪器     
 添加的药品(或必要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钛(Ti)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以TiO2制取Ti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TiO2+2Cl2+2C$\frac{\underline{\;高温\;}}{\;}$TiCl4+2CO;   ②TiCl4+2Mg$\frac{\underline{\;高温\;}}{\;}$2MgCl2+Ti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①②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每消耗1mol TiO2会生成56g COD.反应②中镁元素化合价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