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CO2 | H2 | CO | |||
1 | 800 | 4 | 2.5 | 1.5 | 5 |
2 | 830 | 2 | 2 | 1 | 3 |
3 | 830 | 2 | 2 | 1 | 1 |
分析 (1)首先计算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根据K=$\frac{c(CO)•c({H}_{2}O)}{c(C{O}_{2})•c({H}_{2})}$计算;根据v=$\frac{△c}{△t}$计算;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进行,据此分析;
(2)实验3跟实验2相比,温度相同,浓度相同,但实验3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反应速率更大,但平衡状态一样;
(3)化学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衍生的条件满足变量不变的原则分析判断;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0.9•c(CO2)•c(H2)=c(CO)•c(H2O),据此计算平衡常数,进而判断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分析;
(5)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平衡时CO的转化率.
解答 解:(1)CO2(g)+H2(g)?CO(g)+H2O(g)
开始(c) 2 1.25 0 0
变化 0.75 0.75 0.75 0.75
平衡 1.25 0.5 0.75 0.75
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0.75×0.75}{1.25×0.5}=0.9$;v(H2)=$\frac{△c}{△t}$=$\frac{0.75}{5}=\\;\\;0.15mol/(L•min)$ 0.15mol/(L•min);因为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进行,第二组温度比第一组高,反应物物质的量比第一组减少,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0.9;0.15mol/(L•min);吸;
(2)实验3跟实验2相比,温度相同,浓度相同,但实验3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反应速率更大,但平衡状态一样,应是使用了催化剂,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了压强,平衡也不移动,也可能为压强的增大,
故答案为: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
(3)a.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变即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无法根据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CO ) 不变,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正确;
c.v(H2)正=v(H2O)逆,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且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
d.c(CO2)=c(CO),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当温度为830℃时,
CO2(g)+H2(g)?CO(g)+H2O(g)
开始(c) 1 1 0 0
变化 0.5 0.5 0.5 0.5
平衡 0.5 0.5 0.5 0.5
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0.5×0.5}{0.5×0.5}$=1,该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1,故为830℃,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830;正;不变;
(5)CO(g)+H2O(g)?CO2(g)+H2(g)
开始(mol•L-1):0.2 0.1 0 0
变化(mol•L-1):x x x x
平衡(mol•L-1):0.2-x 0.1-x x x
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x×x}{(0.2-x)(0.1-x)}$=1,解得x=$\frac{2}{30}$
故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frac{\frac{2}{30}}{0.2}$=$\frac{1}{3}$=33.3%
故答案为:33.3%.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平衡移动、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滴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系稀释成0.01mol•L-1 | 溶液颜色变浅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C | 用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溶液褪色 | 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
D | 向1mL0.1mol•L-1 MgSO4溶液滴入2滴等浓度的NaOH溶液,片刻后再滴加2滴0.1mol•L-1 CuSO4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 | Cu(OH)2的溶度积常数比Mg(OH)2的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②④ | D. | 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标况下)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 |
B. | 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 |
C. | H2的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变小 | |
D. | 改变条件前后,速率图象如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解精炼铜时,当阴极析出32g铜时,转移电子数小于NA | |
B. | 常温下,1.0L 1.0 mol/LNaAl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 |
C. |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 |
D. | 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