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现将不同量的CO2(g)和H2(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2H2CO
180042.51.55
28302213
38302211
(1)实验1中,平衡常数K=0.9;v(H2)=0.15mol/(L•min)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填“吸”或“放”)热反应;
(2)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
(答一种情况即可);若该反应符合图所示的关系,则在图中Y轴表示CO2或H2的百分含量(或其浓度、质量、物质的量等合理答案即可).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 ) 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原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在该条件下,将0.4mol CO与0.2mol H2O(g)混合加热到830℃下达到平衡.平衡时CO的转化率33.3%.

分析 (1)首先计算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根据K=$\frac{c(CO)•c({H}_{2}O)}{c(C{O}_{2})•c({H}_{2})}$计算;根据v=$\frac{△c}{△t}$计算;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进行,据此分析;
(2)实验3跟实验2相比,温度相同,浓度相同,但实验3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反应速率更大,但平衡状态一样;
(3)化学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衍生的条件满足变量不变的原则分析判断;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0.9•c(CO2)•c(H2)=c(CO)•c(H2O),据此计算平衡常数,进而判断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不变,据此分析;
(5)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平衡时CO的转化率.

解答 解:(1)CO2(g)+H2(g)?CO(g)+H2O(g)
开始(c)    2              1.25          0                0
变化           0.75           0.75         0.75           0.75
平衡          1.25            0.5           0.75          0.75  
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0.75×0.75}{1.25×0.5}=0.9$;v(H2)=$\frac{△c}{△t}$=$\frac{0.75}{5}=\\;\\;0.15mol/(L•min)$  0.15mol/(L•min);因为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进行,第二组温度比第一组高,反应物物质的量比第一组减少,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0.9;0.15mol/(L•min);吸;
(2)实验3跟实验2相比,温度相同,浓度相同,但实验3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反应速率更大,但平衡状态一样,应是使用了催化剂,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了压强,平衡也不移动,也可能为压强的增大,
故答案为: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
(3)a.混合气体的总压不变即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无法根据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CO ) 不变,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正确;
c.v(H2=v(H2O),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且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
d.c(CO2)=c(CO),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当温度为830℃时,
                CO2(g)+H2(g)?CO(g)+H2O(g)
开始(c)    1              1         0                0
变化         0.5           0.5          0.5           0.5
平衡       0.5            0.5           0.5          0.5 
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0.5×0.5}{0.5×0.5}$=1,该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1,故为830℃,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830;正;不变;
(5)CO(g)+H2O(g)?CO2(g)+H2(g)
开始(mol•L-1):0.2        0.1             0                    0
变化(mol•L-1):x          x                x                    x
平衡(mol•L-1):0.2-x   0.1-x              x                   x
K=$\frac{c(CO)•c({H}_{2}O)}{c(C{O}_{2})•c({H}_{2})}$=$\frac{x×x}{(0.2-x)(0.1-x)}$=1,解得x=$\frac{2}{30}$
故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frac{\frac{2}{30}}{0.2}$=$\frac{1}{3}$=33.3%
故答案为:33.3%.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平衡移动、平衡状态的判断等,难度中等,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选择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A、B、C、D、E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BaCl2、H2SO4、Na2CO3、AgNO3中的一种.
①A与B反应有气体生成②B与C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C与D反应有沉淀生成④D与E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A与E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是AgCl.
(2)A是(填化学式,下同)Na2CO3,B是HCl,C是AgNO3,D是BaCl2,E是H2SO4
(3)某透明纯净溶液中含有SO42-,其检验方法是取试剂少量,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将滴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系稀释成0.01mol•L-1溶液颜色变浅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
C用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产生的气体为乙烯
D向1mL0.1mol•L-1 MgSO4溶液滴入2滴等浓度的NaOH溶液,片刻后再滴加2滴0.1mol•L-1 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常数比Mg(OH)2的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经2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
③平衡时物质A与B的转化率相等
④平衡时物质B的浓度为0.2mol•L-1(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氨在生活、生产、科研中有广泛用途.
(1)已知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H=-159.5kJ/mol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 (s)+H2O(g)△H=+116.5kJ/mol
反应Ⅲ:H2O(l)=H2O(g)△H=+44.0kJ/mol
则工业上以二氧化碳、氨为原料合成化肥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H=-87kJ/mol.
(2)用NH3催化还原NxOy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如有反应4NH3(g)+6NO(g)?5N2(g)+6H2O(l)△H<0,相同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0~4分钟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υ(N2)=0.3125mol•L-1•min-1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该反应的活化能大小顺序是:Ea(A)>Ea(B)>Ea(C)
B.使用催化剂A达平衡时,N2最终产率更大
C.单位时间内H-O键与N-H键断裂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K值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3)查阅资料可知:常温下,Ksp[Ag(NH32+]=1.10×107,Ksp[AgCl]=1.76×10-10
①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aq)+2NH3(aq)?(NH32+ (aq),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frac{Ag(N{H}_{3}{)_{2}}^{+}}{c(A{g}^{+}){c}^{2}(N{H}_{3})}$.
②计算得到可逆反应AgCl (s)+2NH3(aq)?Ag(NH32+ (aq)+Cl-(aq)的化学平衡常数K=1.936×10-3(本空保留4位有效数字),1L 1mol/L氨水中最多可以溶解AgCl0.044mol(本空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工业上可以以氨、丙烯和空气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丙烯腈(CH2=CH-C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2=CH-CH3+2NH3+3O2→2CH2=CH-CN+6H2O.丙烯腈溶于足量稀硫酸中可生成丙烯酸(CH2=CH-COOH)和硫酸铵,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2=CH-CN+2H2O+H+→CH2=CH-COOH+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学生为了探究Zn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Zn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H2,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12345
氢气体积(mL)(标况下)50120232290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3~4、4~5min)反应速率最大2~3,你认为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min时温度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2)4~5min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你认为原因是4~5min时H+浓度小,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占主导作用.
(3)求2~3min时间段内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V(HCl)=0.1mol/(L•min).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在盐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A.H2O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往一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H2(g)+I2(g)?2HI(g)△H>0,当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条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不变),且造成容器内压强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密度增大
C.H2的转化率增大,HI平衡浓度变小
D.改变条件前后,速率图象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当阴极析出32g铜时,转移电子数小于NA
B.常温下,1.0L 1.0 mol/LNaAlO2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D.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3.6gH2O物质的量为0.2mol,约含有0.6NA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