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在T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CO和6.0molH2O,发生如下反应:CO(g)+H2O?CO2(g)+H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s0361224
n(CO2)/mol00.60.961.5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0~3s内的平均速率v(H2O)=0.12mol•L-1•s-1
B.24s后,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CO2)=0.76mol•L-1,则反应的△H<0
C.在T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0molH2O和2.0molCO2、2.0mol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增大
D.在T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H2O、1.0molCO2和1.0molH2,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等于25%

分析 A.根据v=$\frac{△c}{△t}$计算v(CO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O);
B.由表中数据可知,24s时处于平衡状态,CO2的浓度为$\frac{1.5mol}{2L}$=0.75mol/L,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CO2)=0.76mol•L-1>原平衡的0.75mol/L,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两种情况下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相等,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D.利用三段式计算原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K=$\frac{c(C{O}_{2})×c({H}_{2})}{c(CO)×c(H2O)}$计算平衡常数,设参加反应的CO2为n mol,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代入平衡常数列方程计算解答.

解答 解:A.0~3s内v(CO2)=$\frac{\frac{0.6mol}{2L}}{3s}$=0.1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O)=v(CO2)=0.1mol•L-1•s-1,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24s时处于平衡状态,CO2的浓度为$\frac{1.5mol}{2L}$=0.75mol/L,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CO2)=0.76mol•L-1>原平衡的0.75mol/L,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进行,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两种情况下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相等,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故两种情况下的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相等,故C错误;
D.原平衡在12s反应到达平衡,则:
          CO(g)+H2O?CO2(g)+H2(g)
开始(mol):2      6    0      0
转化(mol):1.5    1.5  1.5    1.5
平衡(mol):0.5    4.5  1.5    1.5
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计算平衡常数K=$\frac{c(C{O}_{2})×c({H}_{2})}{c(CO)×c(H2O)}$=$\frac{1.5×1.5}{0.5×4.5}$=1,
设参加反应的CO2为n mol,则:
          CO(g)+H2O?CO2(g)+H2(g)
开始(mol):0      2    1       1
转化(mol):n      n    n       n
平衡(mol):n     2+n   1-n    1-n
故$\frac{(1-n)×(1-n)}{n×(2+n)}$=1,解得n=0.25,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frac{0.25mol}{1mol}$×100%=25%,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应用,注意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与应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stackrel{溶解}{→}$溶液$\stackrel{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stackrel{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stackrel{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溶液分层$\stackrel{分液}{→}$得上层液体
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NaI溶液$\stackrel{30%H_{2}O_{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变蓝色
D.鉴定盐A的成分是Fe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与苯环上的碳氢键相比,甲苯中的侧链甲基或苯酚中的羟基对苯环上的碳氢键的化学活泼性具有较大影响,下列关于甲苯或苯酚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侧链或羟基对苯环有影响的是(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甲苯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生成TNT
C.苯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苯酚具有酸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合成氨与催化剂表面积大小关系的德国科学家格哈德•艾特尔,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增大氢气的转化率
B.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能加快合成氨的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C.采用正向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反应明显加快
D.工业生产中,合成氨采用的压强越高,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3-+H2O?CO32-+H3O+
B.用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Cl2↑+H2+2OH-
C.氨水溶解氯化银固体:AgCl+2NH3•H2O═[Ag(NH32]++Cl-+2H2O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芳香族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有3种不同的官能团
B.M可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和聚合等4种有机反应
C.1molM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需要5molO2
D.1mol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需要4mol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2(g)△H<0,下图表示SO2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标有A、B、C、D、E五个点,其中能表示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的是(  )
A.A点B.B、D两点C.C点D.A、E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现有X、Y、Z、R、T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R原子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Y与X能形成X2Y、X2Y2型共价化合物,Z与T形成的Z2T型离子化合物.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金刚石(填物质名称).
(2)写出X2Y的结构式H-O-H,写出Z2T的电子式为
(3)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H2SO4; 元素Z与Y可形成Z2Y2型化合物,其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4>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以与少量的R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CO2+2OH-=C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将1molN2和3molH2H混合,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6NA
B.常温下,5.6gFe与足量浓硝酸作用转移电子数一定为0.3NA
C.65g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至完全溶解,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D.6.4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硫原子的数目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