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将117g NaCl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
(1)①该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还有胶头滴管、1000mL容量瓶.
②该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③配制1mol•L-1的NaCl溶液500mL,需该溶液的体积为0.25L.
(2)向该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通入HCl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BC.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分析 (1)①据用固体来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来解答;
②依据C=$\frac{n}{V}$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溶液体积;
(2)根据②可知Cl-的物质的量浓度2 mol/L,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所以由HCl气体溶与水后产生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然后求出HCl的物质的量、体积以及H+的物质的量浓度;
(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frac{n}{V}$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解:(1)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仪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胶头滴管、10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1000mL容量瓶;
②117g NaCl溶于水配制成1L溶液,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frac{n}{V}$=$\frac{\frac{117g}{58.5g/mol}}{1L}$=2mol/L;
故答案为:2mol/L;
③设需要浓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V则:2mol/L×V=1mol/L×0.5L,解得V=0.25L;
故答案为:0.25;
(2)因②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2 mol/L,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所以由HCl气体溶与水后产生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H+的物质的量浓度也为1mol/L,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L×1L=1mol,体积为1mol×22.4L/mol=22.4L;
故答案为:1mol•L-1;22.4;
(3)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以及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熟悉配制原理和相关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既可用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又可用来鉴别甲烷与乙烯的方法是(  )
A.把气体通入足量液溴中B.在导管口处点燃
C.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D.把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
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1molS完全燃烧放热297.3kJ,其热化学方程式:S+O2═SO2,△H=-297.3 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2014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H<0(填“>”“<”).
②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025mol•L-1•s-1
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图甲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④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图乙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填代号).
(2)已知:CO2(g)+3H2(g)═CH3OH(g)+H2O(g)△H1
2CO(g)+O2(g)═2CO2(g)△H2
2H2(g)+O2(g)═2H2O(g)△H3
则反应CO(g)+2H2(g)═CH3OH(g)的△H=△H1+$\frac{1}{2}$△H2-$\frac{1}{2}$△H3
(3)某实验小组用50mL 0.50mol•L-1 NaOH 溶液和30mL 0.50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数值结果比57.3kJ•mol-1偏小,产生此实验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d.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一次性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容器的体积比乙容器的体积大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大
D.甲容器的气体密度比乙容器的气体密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液晶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新型液晶基元-化合物Ⅳ的合成线路如图: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7H6O3,1mol化合物Ⅰ完全燃烧消耗7mol O2
(2)CH2=CH-CH2Br与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2Br+NaOH$→_{△}^{水}$CH2=CHCH2OH+NaBr(注明条件).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Ⅰ.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无用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Ⅲ.苯环上一溴代物只有2种
(4)下列关于化合物Ⅱ的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
A.属于烯烃                       B. 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D. 分子中有四种官能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粒子的数量的简称
B.摩尔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基本物理量
C.“1 mol氢”和“1 mol锌粒”的表达方式都是错的
D.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100mL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c(HNO3)=0.2mol/L,c(H2SO4)=0.4mol/L,向其中加入2.56g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u2+)为(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
A.0.40mol/LB.0.30mol/LC.0.075mol/L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L-1NaOH溶液500mL,请回答如表问题:
应称量NaOH的质量/g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4.0500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胶头滴管
(2)在配制上述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3)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H2C2O4)俗称草酸,易溶于水,属于二元中强酸.为探究草酸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向盛有1mL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乙二酸溶液,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C2O4=HC2O4-+CO2↑+H2O.此实验说明乙二酸有酸性,其酸性比碳酸强.
Ⅱ.取某浓度的乙二酸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0.1000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该滴定过程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另加指示剂.
②滴至20.00mL时,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则此乙二酸的浓度为0.2000mol•L-1此实验说明乙二酸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Ⅲ.该小组同学将2.52g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反应所得溶液为NaHC2O4溶液,由于HC2O4-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大,导致溶液中c(H+)>c(OH-),所以溶液呈酸性(用文字简单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