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Rb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RbH+H2O=Rb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RbH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灼烧RbH时,火焰有特殊颜色
B.Rb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C.跟液氨反应时,有RbNH2生成
D.在Na、K、Rb三种单质中,Rb的熔点最高

分析 A.碱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都呈现一定的颜色;
B.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
C.根据RbH和水反应知,该反应生成氢气,则与液氨反应生成RbNH2
D.碱金属单质中其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解答 解:A.碱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都呈现一定的颜色,所以Rb的焰色反应有颜色,故A正确;
B.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锂离子电子层数大于氢离子,所以Rb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故B正确;
C.根据RbH和水反应知,该反应生成氢气,则与液氨反应生成RbNH2,故C正确;
D.碱金属单质中其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Rb熔点最低,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碱金属元素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知识迁移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106g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②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中分子数大于2NA
③含1mol HNO3稀溶液与一定量Fe恰好完全反应(气体仅NO),所得溶液NO3-有0.75NA
④100gCaBr2溶于适量水后可与NA个Cl2分子恰好发生置换反应.
A.1项B.2项C.3项D.4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O2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NO2(g)═2NO(g)+O2(g),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化
C.混合气体中NO2、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
D.单位时间生成2n mol NO,同时消耗2n mol 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观察铁的吸氧腐蚀
B.
比较氯、碳、硅的非金属性
C.
实验室蒸馏石油
D.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CH4是否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CuSO4逐渐变蓝,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则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frac{\underline{\;\;△\;\;}}{\;}$CO2+4Cu+2H2O.
(2)研究小组将CH4通入溴水时,发现溴水逐渐褪色,你认为原因可能是溴单质与甲烷发生了取代反应.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结论(用文字表示,不必画实验装置图)用pH试纸检验反应前后溶液的pH,如果pH明显变小,则表明二者可能发生了取代反应(或溴单质被甲烷气体带走,用pH试纸检验反应前后溶液的pH,如果pH没有明显变化,则表明溴单质可能被甲烷气体带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CH3ClB.(CH33CCH2Cl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0.2min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c(CO)/mol/Lc(H2)/mol/Lc(CH3OH)/mol/L
起始130
第2min0.82.60.2
第4min0.41.80.6
第6min0.41.80.6
A.第4 min至第6 min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C.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
D.第6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甲基丁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能生成一氯化物异构体的数目是(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测定某H2C2O4溶液的浓度,取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 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
(1)滴定原理为:6H++2MnO4-+5H2C2O4═2Mn2++10CO2↑+8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此时滴定管中液面的读数为21.40mL.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H2C2O4溶液体积均为Vm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26.3225.3525.30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BCD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KMnO4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清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后两次均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滴加KMnO4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5)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H2C2O4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frac{\frac{5}{2}×c×\frac{(25.35+25.30)}{2}×10{\;}^{-3}}{V×1{0}^{-3}}$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