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CO2和NO2- | B. | B3H6N3和C6H6 | C. | F-和Mg | D. | H2O和CH4 |
分析 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分别计算两微粒的电子数结合微粒中原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CO2的原子数为3,电子数为6+8×2=22,NO2-的原子数为3,电子数为7+8×2+1=24,二者原子数相同,电子数不相同,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A错误;
B.B3H6N3的原子数为12,电子数为5×3+6×1+7×3=42,C6H6的原子数为12,电子数为6×6+6×1=42,二者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所以是等电子体,故B正确;
C.F-,的电子数为10,Mg原子的电子数为12,二者的电子总数不相同,不属于等电子体,故C错误;
D.H2O的原子数为3,电子数为2×1+8=10,CH4的原子数为5,电子数为6+4×1=10,二者电子数相同,原子数不同,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电子体的概念及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等电子体的概念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内容 | 操作 | 解释 | |
A | 去除二氧化硫中的混有的二氧化碳 | 氯化钡溶液洗气 | 二氧化碳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B | 提纯含氯化铁杂质的氯化钠 | 重结晶 | 氯化铁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大 |
C | 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 萃取 | 乙酸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静置分层 |
D | 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 蒸馏 | 两者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称量时,把Na2CO3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 |
B. | 将Na2CO3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 |
C. | 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 |
D. | 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会影响实验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 |
B. | 苯和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C. | 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
D. | 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有酯类和糖类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 |
B. | 分馏石油得到的各个馏分都是混合物 | |
C. | 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 |
D. | 动物脂肪和植物油都属于酯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与现象 | 实验结论 | |
步骤一 | 将该固体全部溶于于得无色溶液; | 肯定无Cu2+. |
步骤二 |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 | 肯定有CO32- 肯定无Ba2+ |
步骤三 | 向步骤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沉淀,过滤并洗涤干燥后得46.6g白色沉淀. | 肯定有SO42- |
步骤四 | 向步骤三所得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实验的整个过程共涉及6个化学反应 | |
B. | 该实验的整个过程只涉及1个氧化还原反应 | |
C. | 混合物中一定有Al、(NH4)2SO4、MgCl2,一定没有AlCl3、FeCl3 | |
D. | 混合物中一定有Al、(NH4)2SO4、MgCl2、AlCl3,一定没有FeC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