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I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以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 A和1 mol B,乙中充入2mol C和1mol 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的0到2之间

B.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1处,则乙中C的转化率小于50%

C.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靠近2处,则乙中F最终停留在右侧的刻度大于4

D.如图II所示,若x轴表示时间,则y轴可表示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或A的物质的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石墨的标准燃烧热为y kJ?mol-1,1.2g石墨在1.68L(标准状况)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放出x kJ热量.则石墨与氧气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
1
2
O2(g)=CO(g)△H=-
(x-0.04y)
0.06
kJ?mol-1
C(s)+
1
2
O2(g)=CO(g)△H=-
(x-0.04y)
0.06
kJ?mol-1

(2)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
①750℃时,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MgSO4
  △  
.
 
2MgO+CO2+SO2+SO3
CO+2MgSO4
  △  
.
 
2MgO+CO2+SO2+SO3

②由MgO可制成“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图1,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g+ClO-+H2O=Cl-+Mg(OH)2
Mg+ClO-+H2O=Cl-+Mg(OH)2


(3)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CH3OH)C(H2O)
C(CO2)C3(H2)
C(CH3OH)C(H2O)
C(CO2)C3(H2)

②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的
△H
(填“>”“<”或“=”)0.
③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
K(填“>”“<”或“=”).
④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投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  器
反应物
投入量
1molCO2
3molH2
a molCO2、b molH2
c molCH3OH(g)、c molH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要使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0.4<n(c)≤1mol
0.4<n(c)≤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已知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镁和钠的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氧化铜和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化学性质相似.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根据不同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其方案如下:
I.第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镁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类似于制取二氧化碳,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取二氧化硫:
BE
BE

A.10%的硫酸    B.95%的硫酸    C.浓盐酸D.稀硝酸
E.亚硫酸钠固体    F.亚硫酸钙固体    G.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2)反应后,发现B管壁有淡黄色固体粉末产生,取反应后B中固体溶于稀盐酸中,产生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写出在B管中发生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Mg+SO2
  △  
.
 
2MgO+S,Mg+S
  △  
.
 
MgS
2Mg+SO2
  △  
.
 
2MgO+S,Mg+S
  △  
.
 
MgS

(3)提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并写出改进方法:
在A、B之间加一个干燥管
在A、B之间加一个干燥管


Ⅱ.第二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I装置(图I)进行适当改进(图Ⅱ)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4)分别注明所用试剂:甲
浓氨水
浓氨水
,乙
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生石灰或氢氧化钠
,M为氧化铜,C为
.确认反应己发生的实验现象
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色粉末,试管内壁有水珠
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色粉末,试管内壁有水珠

Ⅲ. 第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认为第1I组实验装置(图II)中在A、C处添加加热装置就可以验证:乙醇在加热条件下能否被氧化铁氧化,且验证主要产物.
(5)C处的加热方法是
水浴加热烧杯
水浴加热烧杯
.分别注明试剂:甲为乙醇,M为氧化铁,C为
银氨溶液
银氨溶液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H3CH2OH+Fe2O3
2Fe+3CH3CHO+3H2O
3CH3CH2OH+Fe2O3
2Fe+3CH3CH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镁和钠的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氧化铜和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化学性质相似.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根据不同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其方案如下:
I.第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镁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类似于制取二氧化碳,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取二氧化硫:______.
A.10%的硫酸  B.95%的硫酸  C.浓盐酸D.稀硝酸
E.亚硫酸钠固体  F.亚硫酸钙固体  G.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2)反应后,发现B管壁有淡黄色固体粉末产生,取反应后B中固体溶于稀盐酸中,产生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写出在B管中发生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提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并写出改进方法:______.

Ⅱ.第二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I装置(图I)进行适当改进(图Ⅱ)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4)分别注明所用试剂:甲______,乙______,M为氧化铜,C为______.确认反应己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
Ⅲ. 第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认为第1I组实验装置(图II)中在A、C处添加加热装置就可以验证:乙醇在加热条件下能否被氧化铁氧化,且验证主要产物.
(5)C处的加热方法是______.分别注明试剂:甲为乙醇,M为氧化铁,C为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已知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镁和钠的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氧化铜和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化学性质相似.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根据不同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其方案如下:
I.第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镁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类似于制取二氧化碳,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取二氧化硫: .
A.10%的硫酸    B.95%的硫酸    C.浓盐酸D.稀硝酸
E.亚硫酸钠固体    F.亚硫酸钙固体    G.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2)反应后,发现B管壁有淡黄色固体粉末产生,取反应后B中固体溶于稀盐酸中,产生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写出在B管中发生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提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并写出改进方法: .

精英家教网

Ⅱ.第二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I装置(图I)进行适当改进(图Ⅱ)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4)分别注明所用试剂:甲 ,乙 ,M为氧化铜,C为 .确认反应己发生的实验现象 .
Ⅲ. 第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认为第1I组实验装置(图II)中在A、C处添加加热装置就可以验证:乙醇在加热条件下能否被氧化铁氧化,且验证主要产物.
(5)C处的加热方法是 .分别注明试剂:甲为乙醇,M为氧化铁,C为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年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高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镁和钠的化学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氧化铜和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化学性质相似.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根据不同的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其方案如下:
I.第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镁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类似于制取二氧化碳,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取二氧化硫:   
A.10%的硫酸    B.95%的硫酸    C.浓盐酸D.稀硝酸
E.亚硫酸钠固体    F.亚硫酸钙固体    G.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2)反应后,发现B管壁有淡黄色固体粉末产生,取反应后B中固体溶于稀盐酸中,产生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写出在B管中发生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提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并写出改进方法:   

Ⅱ.第二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I装置(图I)进行适当改进(图Ⅱ)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4)分别注明所用试剂:甲    ,乙    ,M为氧化铜,C为    .确认反应己发生的实验现象   
Ⅲ. 第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认为第1I组实验装置(图II)中在A、C处添加加热装置就可以验证:乙醇在加热条件下能否被氧化铁氧化,且验证主要产物.
(5)C处的加热方法是    .分别注明试剂:甲为乙醇,M为氧化铁,C为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