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能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生成有机盐和醇,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有(  )
A.6种B.7种C.8种D.9种

分析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能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生成有机盐和醇,说明有机物为酯,碱溶液中水解,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为饱和一元酯,形成酯的羧酸与醇的碳原子总数为5,讨论羧酸与醇含有的碳原子,判断形成该酯的羧酸与醇的同分异构体种数.

解答 解: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生成有机盐和醇判断为酯,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为饱和一元酯,
①甲酸和丁醇酯化,丁醇有4种;
②乙酸和丙醇酯化,丙醇有2种;
③丙酸和乙醇酯化,丙酸有1种;
④丁酸和甲醇酯化,丁酸有2种;
因此属于酯的共4+2+1+2=9种,
因此符合条件的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共9种,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同分异构体书写、官能团的性质与确定等,题目难度中等,掌握有机物的性质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则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片刻沉淀由白色变为灰绿色又变为红褐色;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甲溶液滴入丁溶液时,无沉淀生成,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B.BaCl2C.NaOHD.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   Fe2+  NO3- Cl-B.K+  Mg2+HCO3-SO42-
C.S2-  Na+  K+、Cl-D.Ba2+Na+  I-   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铁发生电化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3e-═Fe3+
B.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铜上镀锌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目前,回收溴单质的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萃取法等.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拟采用如下方案从富马酸废液(含溴0.27%)中回收易挥发的Br2

(1)操作X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反萃取时加入20%的NaOH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Br2+2OH-=Br-+BrO-+H2O.
(2)反萃取所得水相酸化时,需缓慢加入浓硫酸,并采用冰水浴冷却的原因是减少Br2的挥发.
(3)溴的传统生产流程为先采用氯气氧化,再用空气水蒸气将Br2吹出.与传统工艺相比,萃取法的优点是没有采用有毒气体Cl2,更环保.
(4)我国废水三级排放标准规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不得超过1.00mg/L.实验室可用一定浓度的溴水测定某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其原理如下:+3Br2+3HBr
①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待测废水于250mL锥形瓶中.
步骤2:将4.5mL 0.02mol/L溴水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0.1mol/L KI溶液,振荡.
步骤4:滴入2~3滴淀粉溶液,再用0.01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Na2S2O3溶液15mL.(反应原理:I2+2Na2S2O3=2NaI+Na2S4O6
步骤5:将实验步骤1~4重复2次.
②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18.8mg/L.
③步骤3若持续时间较长,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一氯代物,则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  )
A.C5H12B.C6H14C.C4H10D.C7H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98gH2SO4B.56gFeC.44.8LHCID.6g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较强的还原性.熔点8.4℃,沸点100.7℃,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1)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frac{\underline{\;\;\;\;\;浓硫酸\;\;\;\;\;}}{80℃-90℃}$H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
①请从图2中挑选所需的仪器,补充图中虚线方框中缺少的气体发生装置:ac、e(填选项序号)(必要的塞子、玻璃管、橡胶管、固定装置已省略).其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处于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烧瓶底部位置.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2)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再与甲酸反应制得四水甲酸铜晶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NaHCO3(固体)、CuSO4•5H2O(晶体)$→_{研磨}^{Ⅰ}$$→_{热水中反应}^{Ⅱ}$…Cu(OH)2•CuCO3(固体)
①步骤ⅰ是将一定量CuSO4•5H2O晶体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研细并混合均匀.
②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出现黑色固体(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③步骤ⅱ的后续操作有过滤、洗涤.检验沉淀是否已洗涤干净的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未洗涤干净.
Ⅱ、甲酸铜的制备:
将Cu(OH)2•Cu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frac{1}{3}$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④“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⑤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3)请设计实验证明甲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往甲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成碱性.再取该溶液几滴滴加到2mL新制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则说明甲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工业上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见表:
化合物密度(g•cm-3水溶性沸点(℃)
冰乙酸1.05易溶118.1
正丁醇0.80微溶117.2
正丁醚0.77不溶142.0
乙酸正丁酯0.90微溶126.5
已知: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组成三元共沸物恒沸点为90.7℃.
(一)合成:
方案甲:采用装置甲,在烧瓶中加入11.5mL正丁醇、7.2mL冰醋酸、3~4滴浓硫酸和沸石,摇匀.安装好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通冷却水,加热.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
方案乙:采用装置乙,加料方式与方案甲相同.加热回流,反应60min后停止加热.

(二)提纯:甲乙两方案提纯方法均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水流方向是进水(填“进水”或“出水”),仪器b的名称(直形)冷凝管.
(2)合成步骤中,判断方案甲酯化反应已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分水器中水不再生成或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
(3)提纯过程中,步骤②是为了除去有机层中残留的酸,检验有机层已呈中性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有机层,点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pH值判断;步骤③的目的是除去溶于酯中的少量无机盐.
(4)下列有关洗涤过程中分液漏斗的使用正确的是BC(选填序号).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洗涤时振摇放气操作应如图戊所示
c.放出下层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d.洗涤完成后,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继续从下口放出有机层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
(5)按装置丙蒸馏,最后圆底烧瓶中残留的液体主要是正丁醚;若按图丁放置温度计,则收集到的产品馏分中还含有正丁醇.
(6)实验中乙酸丁酯产率较高的方案是方案甲,理由是通过分水器及时分离出产物水,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酯的产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