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A、B、C是三种常见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D为无色液体,E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其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略去).试回答:
(1)E的化学式是CO2
(2)单质X和B或D均能反应生成黑色固体Y,Y的化学式是Fe3O4
(3)物质Z常用于对空气进行杀菌、净化和水果保鲜等.Z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Z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Z和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B和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3+2H++2I-=O2+I2+H2O.

分析 常温下D为无色液体,应为H2O,E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应为CO2,则A为H2,B为O2,C为C元素形成的单质,F为Na2O2
(1)CO2为直线形分子;
(2)X与D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是铁和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3)Z应为O3,与KI反应生成O2和I2

解答 解:常温下D为无色液体,应为H2O,E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应为CO2,则A为H2,B为O2,C为C元素形成的单质,F为Na2O2,则
(1)E为CO2
故答案为:CO2
(2)单质X和B或D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反应生成黑色磁性固体Y,判断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说明X为铁与D为水蒸气反应生成Y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Y为Fe3O4
故答案为:Fe3O4
(3)Z应为O3,与KI反应生成O2和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3+2H++2I-=O2+I2+H2O,
故答案为:O3+2H++2I-=O2+I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反应现象的垃圾应用,掌握物质性质和特征反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过氧化氢和臭氧都是常见的绿色氧化剂,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用途.
(1)火箭发射常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液态过氧化氢为助燃剂.
已知:N2H4(l)+O2(g)═N2(g)+2H2O(g),△H=-534kJ•mol-1
H2O2(l)═H2O(l)+$\frac{1}{2}$O2(g),△H=-98kJ•mol-1
H2O(l)═H2O(g),△H=+44kJ•mol-1
试写出N2H4和液态H2O2反应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2H2O2(l)═N2(g)+4H2O(g)△H=-642kJ•mol-1
(2)新型O3氧化技术对燃煤烟气中的NOx和SO2脱除效果显著,锅炉烟气中的NOx 95%以上是以NO形式存在的,可发生反应NO(g)+O3(g)?NO2(g)+O2(g).在一定条件下,将NO和O3通入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说法是cd.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b点小于c点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t1=△t2时,NO的转化量:a~b段小于b~c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frac{\underline{\;高温\;}}{\;}$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熔点和沸点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2011年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举行.大会主题是“扩大低碳合作•发展生态经济•共建绿色家园”.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试回答:
(1)近年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乱砍滥伐;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是(填序号)②;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4H2$\frac{\underline{催化剂}}{△}$CH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
已知: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
S(g)+O2(g)=SO2(g)△H=-296.0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CO2与SO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C.CO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D.相同条件下:2CO(g)+SO2(g)=S(g)+2CO2(g)△H=+27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改编)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Mr=122)(Mr=150)
颜色、状态沸点(℃)密度(g•cm-3
苯甲酸*无色、片状晶体2491.2659
苯甲酸乙酯无色澄清液体212.61.05
乙醇无色澄清液体78.30.7893
环己烷无色澄清液体80.80.7318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好仪器,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装置如右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有利于平衡不断正移,提高产品产率
(2)反应结束的标志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C.
A.65~70℃B.78~80℃C.85~90℃D.215~220℃
(4)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5)关于步骤④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D.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
(7)该实验的产率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氮化铝(AI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欲制取氮化铝,应用的化学反应为:Al2O3+2C+N2$\frac{\underline{\;高温\;}}{\;}$2AlN+3CO

试回答:
(1)实验中用饱和NaNO2与 NH4Cl溶液制取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c(填写序号).
a.防止NaNO2 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 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3)按图1连接好实验装置后的下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存在一些不足,请指出其中一个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5)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氨气.
①广口瓶中的试剂X最好选用C(填写序号).
a.汽油        b.酒精       c.植物油     d.CCl4
②广口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空间),则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不变(填“偏大”、“偏小”、“不变”).
③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10.0g,测得氨气的体积3.36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61.5%(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煤炭含硫量约为4%~6%,燃烧时产生SO2 等大气污染物,为保护环境,下列措施中不能采取的是(  )
A.高烟囱排放B.用氨水吸收后排放
C.用烧碱吸收后排放D.用活性炭吸收后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3.1g磷原子有0.1mol磷原子,有0.1NA个磷原子,有1.5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