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小组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规律,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排列形式.如果将它们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可形成图①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P点代表氢元素.

(1)K元素在常规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IA族(填周期和族).
(2)写出M与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Y 元素对应的氢化物比K 元素对应的氢化物更稳定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K、L、X 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X3->L+>K2-
d.由K、L 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4)图②装置可以模拟钢铁的腐蚀碳棒一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e-+2H2O=4OH-.若在图②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并进行电解,发现Fe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请写出碳棒一极的电极反应式2Cl--2e-=Cl2↑.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原理是原电池(填“电解池”或“原电池”)
(5)已知室温下,X(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X(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请在图③坐标示意图中画出生成X(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

分析 P点代表氢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由里往外延伸,虚线连接的原子处于同族,由图可知,L为Na、M为Mg、X为Al、Y为P、K为O、Z为Cl.
(1)K元素是O元素,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M是Mg元素、Z是Cl元素,二者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
(3)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d.由K、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a2O或Na2O2,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4)L是Na、Z是Cl元素,LZ溶液是NaCl溶液,中性条件下,铁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C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若在图②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并进行电解,发现Fe电极附近溶液变红,则Fe作阴极、C作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原理是原电池原理;
(5)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NaOH先和Fe(NO33反应生成Fe(OH)3,当铁离子完全反应后,Al(NO33再和Na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元素完全以Al(OH)3形式存在时,如果继续滴加NaOH溶液,Al(OH)3转化为NaAlO2而消失,据此画出图象.

解答 解:P点代表氢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由里往外延伸,虚线连接的原子处于同族,由图可知,L为Na、M为Mg、X为Al、Y为P、K为O、Z为Cl.
(1)K元素是O元素,O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所以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2)M是Mg元素、Z是Cl元素,二者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Y<K,所以Y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不如K元素对应的氢化物更稳定,故错误;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且离中心越远,其原子半径越大,故正确;
c.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从小到大顺序为X3+<L+<K2?,故错误;
d.由K、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a2O或Na2O2,过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正确,
故选:bd;
(4)L是Na、Z是Cl元素,LZ溶液是NaCl溶液,中性条件下,铁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C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若在图②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并进行电解,发现Fe电极附近溶液变红,则Fe作阴极、C作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原理是原电池原理,
故答案为:O2+4e-+2H2O=4OH-;2Cl--2e-=Cl2↑;原电池;
(5)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NaOH先和Fe(NO33反应生成Fe(OH)3,当铁离子完全反应后,Al(NO33再和Na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元素完全以Al(OH)3形式存在时,如果继续滴加NaOH溶液,Al(OH)3转化为NaAlO2而消失,所以滴加NaOH开始时没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当铁离子完全沉淀后再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最后氢氧化铝完全溶解生成偏铝酸钠,因为硝酸铁和硝酸铝的浓度相等,则开始时不产生氢氧化铝沉淀、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完全溶解需要NaOH的体积之比为3:3:1,所以其图象为,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电化学、溶度积、化学反应图象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5)中作图注意根据方程式明确各阶段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关系,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A.未冷却至室温直接把NaOH溶液移入容量瓶中
B.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C.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C→B→D→A→G→H→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是6.02×1023个粒子、
B.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的标准是0.12kg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计算:
①100mL0.2mol•L-1Ba(OH)2溶液中,c(Ba2+)=0.2mol•L-1
②200mL0.5mol•L-1Al2(SO43 溶液中,c(Al3+)=1mol•L-1,c(SO42-)=1.5mol•L-1
③在Fe2(SO43溶液中,已知c(Fe3+)=0.6mol•L-1,则c(SO42-)=0.9mol•L-1.其中Fe3+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为2:3.500mL溶液中Fe3+和SO4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CH4分子的球棍模型:B.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l
C.3,3-二甲基-1-戊烯的键线式:D.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实验室配制0.10mol•L-1的K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转移溶液时使用的烧杯未洗涤B.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线
C.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流出瓶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有关的实验现象及反应方程式列表如下:
(1)填充表:
编号IIIIII
实验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为蓝色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化学方程式2AgNO3+CuCl2═2AgCl↓+Cu(NO32
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2)实验II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离子种类有6,能证明Cu2+没有参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滤液为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实验室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提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过滤 ③萃取;
写出过程②中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Cl2=2Cl-+I2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AB
A.四氯化碳       B.汽油       C.酒精       D.醋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