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线段Ⅱ表示Br-的变化情况 | |
B. | 线段Ⅳ表示IO3-的变化情况,其中IO3-增加了5moL. | |
C. | a=6 | |
D. | 原溶液中n(FeI2):n(FeBr2)=3:1 |
分析 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又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溴离子判断溶液中n(FeBr2),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a的值;
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含氧酸中含有I元素,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含氧酸中I的化合价,然后写出其化学式,根据碘原子守恒判断增加多少.
解答 解:A.根据分析可知,线段Ⅱ为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为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不是氧化溴离子,故A错误;
B.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元素为I元素,a-b段I2被Cl2氧化,已知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b-a=5mol,根据电子守恒,则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frac{(1-0)×2×5mol}{2mol}$=+5价,则该含氧酸为HIO3,即:线段Ⅳ表示IO3-的变化情况,IO3-增加了2moL,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中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C正确;
D.n(FeI2):n(FeBr2)=n(I-):n(Br-)=2mol:6mol=1: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先后顺序、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等知识,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明确反应过程及反应原理为解题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应量取盐酸体积/ml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 | CH3OH | CH3OCH3 | H2O |
浓度/ (mol•L-1) | 0.44 | 0.6 | 0.6 |
化学键 | N≡N | F-F | N-F |
键能/kJ•mol-1 | 941.7 | 154.8 | 28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