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铜、硫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是冶炼铜和制硫酸的重要原料.
(1)已知:①2Cu2S(s)+3O2(g)=2Cu2O(s)+2SO2(g)△H=-768.2kJ•mol-1
②2Cu2O(s)+Cu2S(s)=6Cu(s)+SO2(g)△H=+116.0kJ•mol-1
则Cu2S(s)+O2(g)=2Cu(s)+SO2(g)△H=-217.4kJ/mol.
(2)已知25℃时,KSP(BaSO4)=1.1×1010,向仅含0.1mol•L-1 Ba(OH)2的废液中加入等体积0.12mol•L-1硫酸,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中c(Ba2+)=1.1×10-8 mol/L
(3)上述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SO2,回收处理SO2,不仅能防止环境污染,而且能变害为宝,回收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先将SO2转化为SO3,然后再转化为H2SO4
①450℃时,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2SO2(g)+O2(g)?2SO3(g)△H<0,下列事实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D.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B.O2、S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2 
C.n(SO2):n(O2):n(SO3)=2:1:2 
D.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450℃、0.1MPa下,将2.0molSO2和1.0molO2置于5L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SO2的转化率(α)随着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4050.若维持其他条件不变,使反应开始时的温度升高到500℃,请在图1中画出反应开始到平衡时SO2转化率的变化图象.
(4)已知CuCl2溶液中,铜元素的存在形式与c(Cl-)的相对大小有关,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分布分数是指平衡体系中含铜微粒物质的量占铜元素总物质的量的百分比)
 ①若溶液中含铜微粒的总浓度为amol•L-1,则X点对应的c(CuCl+)=0.56amol/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②向c(Cl-)=1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则浓度最大的含铜微粒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Ag+=AgCl↓+Cu2+

分析 (1)①2Cu2S(s)+3O2(g)=2Cu2O(s)+2SO2(g)△H=-768.2kJ•mol-1
②2Cu2O(s)+Cu2S(s)=6Cu(s)+SO2(g)△H=+116.0kJ•mol-1
将方程式$\frac{①+②}{3}$得Cu2S(s)+O2(g)=2Cu(s)+SO2(g)△H 进行相应的改变;
(2)KSP(BaSO4)=1.1×1010,假设两种溶液的体积都是1L,n[Ba(OH)2]=0.1mol/L×1L=0.1mol<n(H2SO4)=0.12mol/L×1L=0.12mol,所以硫酸剩余,溶液呈酸性,混合溶液中c(SO42- )=$\frac{0.12mol-0.1mol}{2L}$=0.01mol/L,c(Ba2+)=$\frac{{K}_{sp}}{c(S{{O}_{4}}^{2-})}$;
(3)①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
②根据图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90%,开始时c(SO2)=$\frac{2.0mol}{5L}$=0.4mol/L、c(O2)=$\frac{1.0mol}{5L}$=0.2mol/L,参加反应的c(SO2)=0.4mol/L×90%=0.36mol/L,
该反应SO2(g)+O2(g)=2SO3(g)
开始(mol/L)0.4    0.2            0
反应(mol/L)0.36   0.18        0.36
平衡(mol/L)0.04   0.02       0.36
化学平衡常数K=$\frac{{c}^{2}(S{O}_{3})}{{c}^{2}(S{O}_{2}).c({O}_{2})}$;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降低;
(4)①若溶液中含铜微粒的总浓度为amol•L-1,则X点对应的c(CuCl+)=amol/L×(1-22%-22%);
②根据图知,氯离子浓度减小,含铜微粒有CuCl+变为Cu 2+

解答 解:(1)①2Cu2S(s)+3O2(g)=2Cu2O(s)+2SO2(g)△H=-768.2kJ•mol-1
②2Cu2O(s)+Cu2S(s)=6Cu(s)+SO2(g)△H=+116.0kJ•mol-1
将方程式$\frac{①+②}{3}$得Cu2S(s)+O2(g)=2Cu(s)+SO2(g)△H=$\frac{-768.2+116.0}{3}$kJ/mol=-217.4kJ/mol,
故答案为:-217.4kJ/mol;
(2)KSP(BaSO4)=1.1×1010,假设两种溶液的体积都是1L,n[Ba(OH)2]=0.1mol/L×1L=0.1mol<n(H2SO4)=0.12mol/L×1L=0.12mol,所以硫酸剩余,溶液呈酸性,混合溶液中c(SO42- )=$\frac{0.12mol-0.1mol}{2L}$=0.01mol/L,c(Ba2+)=$\frac{{K}_{sp}}{c(S{{O}_{4}}^{2-})}$=$\frac{1.1×1{0}^{-10}}{0.01}$mol/L=1.1×10-8 mol/L,
故答案为:1.1×10-8 mol/L;
(3)①A.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B.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O2、S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2,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C.n(SO2):n(O2):n(SO3)=2:1:2 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D;
②根据图知,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90%,开始时c(SO2)=$\frac{2.0mol}{5L}$=0.4mol/L、c(O2)=$\frac{1.0mol}{5L}$=0.2mol/L,参加反应的c(SO2)=0.4mol/L×90%=0.36mol/L,
该反应SO2(g)+O2(g)=2SO3(g)
开始(mol/L)0.4    0.2            0
反应(mol/L)0.36   0.18        0.36
平衡(mol/L)0.04   0.02       0.36
化学平衡常数K=$\frac{{c}^{2}(S{O}_{3})}{{c}^{2}(S{O}_{2}).c({O}_{2})}$=$\frac{0.3{6}^{2}}{0.0{4}^{2}×0.02}$=4050;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转化率降低,其图象为
故答案为:4050;
(4)①若溶液中含铜微粒的总浓度为amol•L-1,则X点对应的c(CuCl+)=amol/L×(1-22%-22%)=0.56amo/L,
故答案为:0.56amol/L;
②根据图知,氯离子浓度减小,含铜微粒有CuCl+变为Cu 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Cl++Ag+=AgCl↓+Cu2+
,故答案为:CuCl++Ag+=AgCl↓+Cu2+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盖斯定律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图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注意: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判断依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与100mL0.5mol•L-1NaCl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mL0.5mol•L-1MgCl2溶液B.100mL0.5mol•L-1 HCl溶液
C.200mL0.25mol•L-1 KCl溶液D.100mL0.5mol•L-1NaClO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碘化钠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分析试剂,工业上用铁屑还原法制备NaI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反应①中碘是否反应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未变蓝,则证明碘已反应完全;反之,碘未反应完全(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CCl4,振荡、静置,若下层液体呈无色,证明碘已反应完全;若下层液体呈紫红色,证明碘未反应完全).
(2)操作Ⅰ的名称是过滤.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I2+6NaOH═5NaI+NaIO3+3H2O.
(4)反应②中NaIO3被Fe单质还原为NaI,同时生成Fe(OH)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此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
(5)在反应②中若有99g NaIO3被还原,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某实验人员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2H2(g)+CO(g)$\stackrel{催化}{→}$CH3OH(g),测定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s0500s1 000s
c(H2)/(mol•L-15.003.522.48
c(CO)/(mol•L-12.50
(1)在500s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296mol•L-1•s-1
(2)在1 000 s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00126mol•L-1•s-1,1 000s时H2的转化率是50.4%.
(3)在500s时生成的甲醇的浓度是0.74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甲醇是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CO2 和H2反应合成甲醇.已知25℃、101kPa 下:
H2(g)+$\frac{1}{2}$O2(g)═H2O(g)△H1=-242kJ/mol
CH3OH(g)+$\frac{3}{2}$O2(g)═CO2(g)+2H2O(g)△H2=-676kJ/mol
①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g)与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H=-50 kJ/mol.下列表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填字母代号).

②合成甲醇所需的H2可由下列反应制取:H2O(g)+CO(g)?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若起始时c(CO)=1mol/L,c(H2O)=2mol/L,则达到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33.3%.
(2)CO和H2反应也能合成甲醇:CO(g)+2H2(g)?CH2OH(g)△H=-90.1kJ/mol.在250℃下,将一定量的CO和H2投入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mol/L)变化如表所示(前6min没有改变条件):
2min4min6min8min
CO0.070.060.060.05
H2x0.120.120.2
CH3OH0.030.040.040.05
①x=0.14,25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6.3.
②若6~8min时只改变了一个条件,则改变的条件是加入1mol氢气,第8min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不是(填“是”或“不是”).
(3)甲醇在原电池上的使用,提高了燃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若用熔融的Na2CO3使作电解质、氧气作助燃剂组成的燃料电池,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2CH3OH-12e-+6CO32-=8CO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氢气作为高效、洁净的二次能源,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甲烷重整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制氢工艺.
Ⅰ.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气的主要原理:
CH4(g)+H2O(g)?CO(g)+3H2(g)△H1=+206kJ•mol-1…①
CO(g)+H2O(g)?CO2(g)+H2(g)△H2=-41kJ•mol-1…②
(1)反应①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frac{c(CO)•{c}^{3}({H}_{2})}{c(C{H}_{4})•c({H}_{2}O)}$.
(2)有研究小组通过应用软件AsepnPlus实现了对甲烷水蒸气重整制氢系统的模拟,研究了控制水反应水碳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器RI中操作压力变化对氢气产率的影响,其数据结果如图1所示:

①请根据图象,阐述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温度与氢气产率的关系,并说明原因升高温度,主要反应是吸热反应,平衡向吸热的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产率提高;
②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操作压力一般控制在2.0-2.8MPa之间,其主要原因是反应在低压下,有利氢气的产率提高,但反应速率慢,效益低,压强大,对设备材料强度要求高.
Ⅱ.甲烷二氧化碳重整
(3)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高温下利用CO2对甲烷蒸汽进行重整,既可以制氢也可以减少CO2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其主要原理为CH4(g)+CO2(g)?2CO(g)+2H2(g),该反应的△H=+247kJ•mol-1.经研究发现该工艺与Ⅰ相比,主要问题在于反应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积碳而造成催化剂失活,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形成积碳的原因CH4$\frac{\underline{\;高温\;}}{\;}$C+2H2
Ⅲ.甲烷水蒸气重整的应用
(4)甲烷水蒸气重整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将甲烷水蒸气重整后的合成气作为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原料,其工作原理如图2:
①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H2+CO32--2e-=H2O+CO2,CO+CO32--2e-=2CO2
②该电池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O2、H2O;
③若该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70%,则当1g甲烷蒸汽通入电池时,理论上外电路可以产生33712C(库仑)的电量.(电子电量为1.6×10-19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
(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2:1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 NO
测得上述反应达平衡时NO2与SO2的体积比为5:1,则平衡常数K=1.8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H<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4)依据燃烧的反应原理,合成的甲醇可以设计如图(2)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单位时间氨的产量
B.高压有利于氨的合成反应
C.500℃高温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恒温恒容下,在合成氨平衡体系中充入He,使压强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NH3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1)碳酸钙和盐酸(写出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
(2)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写出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
(3)NaHCO3(写出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
(4)H++OH-=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5)CO32-+2H+=CO2↑+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6)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氨水,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