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同一化学反应的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2)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D的浓度变化量计算B、C浓度变化量,根据△n=△c×V计算△n(B),进而计算5min末B的物质的量;根据v=$\frac{△c}{△t}$计算v(C);
(3)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表示的正、逆速率相等(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之比),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其它量不变,选择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时间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自始至终不变的物理量不能说明到达平衡.
解答 解:(1)同一化学反应的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b:c:d=n mol:$\frac{n}{2}$mol:$\frac{n}{2}$mol:$\frac{3n}{2}$mol=2:1:1:3,故a=2、b=1、c=1、d=3,
故答案为:2;1;1;3;
(2)5min后测得容器内D的浓度为0.3mol•L-1,则:△c(B)=$\frac{1}{3}$△c(D)=$\frac{1}{3}$×0.3mol/L=0.1mol/L,故△n(B)=△c×V=0.1mol/L×2L=0.2mol,故5min末B的物质的量为2mol-0.2mol=1.8mol;
△c(C)=$\frac{1}{3}$△c(D)=$\frac{1}{3}$×0.3mol/L=0.1mol/L,故v(C)=$\frac{△c}{△t}$=$\frac{0.1mol/L}{5min}$=0.02mol/(L.min),
故答案为:1.8mol;0.02mol/(L.min);
(3)①消耗a mol A,同时生产d mol D,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自始至终都按此比例进行,不能说明得到平衡,故错误;
②随反应进行D的含量增大,D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正确;
③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错误;
④v正(A)=$\frac{a}{c}$×v逆(C)即v正(A):v逆(C)=a:c,反应到达平衡,故正确,
故选:②④.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选择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时间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4 C2H4 C3H4 | B. | C2H6 C3H6 C4H6 | C. | CH4 C2H6 C3H8 | D. | C2H2 C2H6 C3H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编号 | 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 5mL 5% H2O2溶液,各滴入1~2 滴1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
② |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5%H2O2溶液和 5mL10%H2O2溶液 | 试管A、B中均未见气泡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电子式表示溴化氢的形成过程为: | |
B. | 海水中Br-的电子式为: | |
C. | 海水中通入氯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Br+Cl2=Br2+2NaCl | |
D. |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同族元素,随着电子层的增加,I1逐渐增大 | |
B. | 通常情况下,电离能I1<I2<I3 | |
C. |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呈增大趋势 | |
D. | 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