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同学用下面的装置制备并收集纯净的氯化铁,硬质玻璃管E中装有细铁丝网.

试回答:
(1)检验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冒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水柱回流一段,说明气密性好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HCl,装置D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4)可检验装置E中生成的物质中阳离子的方法及现象是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紫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5)若把氯气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6)装置 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分析 实验室制取Cl2通常利用下面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在如图的装置中,A是Cl2发生装置,B中是浓盐酸,A中是MnO2,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装有浓H2SO4,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E是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氯气通过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F为干燥的广口瓶是用来收集氯气的集气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氯气污染空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Cl2通常利用下面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在如图的装置中,A是Cl2发生装置,B中是浓盐酸,A中是MnO2,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装有浓H2SO4,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E是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氯气通过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F为干燥的广口瓶是用来收集氯气的集气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氯气污染空气,
(1)检验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为: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冒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水柱回流一段,说明气密性好,
故答案为: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冒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水柱回流一段,说明气密性好;
(2)装置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装有浓H2SO4,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HCl;浓硫酸;
(4)装置E中生成的物质中阳离子为铁离子,检验铁离子的方法为: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紫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紫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5)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所以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若把氯气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先变红后褪色,
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
(6)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铂网作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1(OH)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铂电极做成网状,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C.海洋电池中铝板充当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负极反应为:O2+H20+2e-=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列三个实验均为“套管实验”,请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图甲是对课本有关Na2O2某性质的两个实验的改进.
(1)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小试管,然后,在导管口A、B处分别进行适当操作,再根据所观察现象可得到的两个结论是Na2O2与水反应产生O2,该反应放热.
(2)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实验二:图乙是对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3)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
(4)反应开始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溶液变蓝(绿),试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随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大试管中液面上升.
(5)与普通演示实验相比,此实验除操作方便之外,还有减少气体对空气的污染等优点.
实验三、现有下列药品:A.氯化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C.浓氨水,D.浓硫酸,E.碳酸氢铵.采用“套管法”,只用一支试管(药匙等辅助用品略,不加热),选择合适的药品就可在圆底烧瓶中集满喷泉实验用的氨气(如图丙).
(6)此实验制备氨气选用的最合适药品是BC(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矿石由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组成,其化学式为WYZX4.X、Y、Z、W分布在三个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处于相邻主族,Y、W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
C.原子半径:W>Y>Z>X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W<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氯化亚铜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颜料、催化剂等工业.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稀硝酸及稀硫酸;可溶于氨水、浓盐酸,并生成配合物NH4[CuCI2];能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见光则分解,变成褐色.如图1是实验室制备氯化亚铜的流程图及实验装置图如图2.

实验药品:铜丝20g、氯化铵20g、65%硝酸l0mL、36qo盐酸15mL、水.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uCl2]=CuCl↓+NH4Cl,用95%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避免CuCl溶于水而造成损耗,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及水分.
(2)本实验中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02的速率,宜选择图3中的B(填字母序号)方案.
(3)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氯化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热量;电炉加热升温至50℃时停止加热,反应快速进行,烧瓶上方气体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当烧瓶上方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时停止通入氧气,打开瓶塞,沿a或c(填字母)口倾出棕色反应液于l000mL大烧杯中,加水500mL,即刻有大量白色沉淀析出.
(4)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除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外,你认为还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有防止CuCl被氧化,避光防止分解.
(5)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置于预先放入玻璃珠30粒和l0mL过量的FeCl3溶液的250mL锥形瓶中,不断摇动;玻璃珠的作用是加速样品的溶解.
②待样品溶解后,加水50mL,邻菲罗啉指示剂2滴;
③立即用0.l0mol.L-1硫酸铈标准溶液滴至绿色出现为终点并记录读数,再重复实验二次,测得数据如下表.
(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Ce3+
 实验序号 1 2 3
 滴定起始读数(mL) 0.75 0.50 0.80
 滴定终点读数(mL) 24.65 24.75 24.70
④数据处理:计算得CuCI的纯度为95%(平行实验结果相差不能超过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按要求填空.
(1)的系统名称是3,4-二甲基-3-乙基己烷.
(2)HC≡CCH2CH(CH32系统命名为4-甲基-1-戊炔.
(3)2,4二甲基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CH3)CH2CH3
(4)3-甲基-1-丁烯的键线式
(5)某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形成该高聚物的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表面镀铜时,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随着CO2的增加,$\frac{c(O{H}^{-})}{c(N{H}_{3}•{H}_{2}O)}$不断减小
C.3C(s)+CaO(s)=CaC2(s)+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D.合成氨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实验小组依据反应AsO43-+2H++2I-?AsO33-+I2+H2O设计如图1,电池,探究pH对AsO43-氧化性的影响,测得输出电压与pH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H=5 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I--2e-═I2
B.b点时,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a点时,盐桥中K+向左移动
D.pH>0.68时,氧化性I2>A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钠能否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装满CO2的集气瓶中,结果发现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黏附着白色物质.为确定白色产物,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展开探究.
Ⅰ、通过分析,对白色产物成分的可能情况提出了如下几种假设:
假设1:白色产物为Na2O
假设2:白色产物为Na2CO3
假设3:白色产物为Na2O和Na2CO3混合物
Ⅱ、为验证假设3正确,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表内容.
限选试剂:蒸馏水、2mol/L H2SO4、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试剂、稀盐酸等;实验仪器任选.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及结论
Ⅲ、思考与交流:
①若假设2正确,则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frac{\underline{\;点燃\;}}{\;}$2Na2CO3+C.
②有同学认为如果CO2足量则不会生成黑色物质,且白色产物成分也可以确定.此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2$\frac{\underline{\;点燃\;}}{\;}$Na2CO3+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