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实验室制取Cl2通常利用下面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在如图的装置中,A是Cl2发生装置,B中是浓盐酸,A中是MnO2,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装有浓H2SO4,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E是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氯气通过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F为干燥的广口瓶是用来收集氯气的集气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氯气污染空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Cl2通常利用下面的反应原理: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在如图的装置中,A是Cl2发生装置,B中是浓盐酸,A中是MnO2,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装有浓H2SO4,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E是硬质玻璃管中装有细铁丝网,氯气通过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F为干燥的广口瓶是用来收集氯气的集气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氯气污染空气,
(1)检验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为: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冒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水柱回流一段,说明气密性好,
故答案为: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冒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水柱回流一段,说明气密性好;
(2)装置A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3)C、D为气体的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中装有浓H2SO4,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HCl;浓硫酸;
(4)装置E中生成的物质中阳离子为铁离子,检验铁离子的方法为: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紫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紫色、产生红褐色沉淀);
(5)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所以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若把氯气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先变红后褪色,
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
(6)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及化学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铂电极做成网状,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
B. | 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 |
C. | 海洋电池中铝板充当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
D. | 负极反应为:O2+H20+2e-=2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 | |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X | |
C. | 原子半径:W>Y>Z>X | |
D.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W<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序号 | 1 | 2 | 3 |
滴定起始读数(mL) | 0.75 | 0.50 | 0.80 |
滴定终点读数(mL) | 24.65 | 24.75 | 24.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铁表面镀铜时,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 |
B. | 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随着CO2的增加,$\frac{c(O{H}^{-})}{c(N{H}_{3}•{H}_{2}O)}$不断减小 | |
C. | 3C(s)+CaO(s)=CaC2(s)+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 |
D. | 合成氨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H=5 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I--2e-═I2 | |
B. | b点时,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 |
C. | a点时,盐桥中K+向左移动 | |
D. | pH>0.68时,氧化性I2>AsO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及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