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异丙苯 ()氧化法是工业生产苯酚和丙酮最主要的方法.其反应和流程如下:
氧化:+O→(异丙苯过氧氢)
分解:$→_{50-60℃}^{H+}$(丙嗣)

物质丙酮苯酚异丙苯
密度(g/mL)0.78981.07220.8640
沸点/°C56.5182153
已知:
完成下列填空:
(1)X物质是氧气(或空气);Y物质是异丙苯.
(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其优点是用量少,可能的缺点是浓硫酸会使有机物发生脱水等副反应(浓硫酸与有机物混合放出大量热,使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进行;或浓硫酸会腐蚀设备等)(写一条).
(3)Z物质最适宜选择c(选填编号).
a.NaOH        b.Na2CO3       c.NaHCO3      d.CaCO3
(4)步骤⑥分馏,工业上在分馏塔中进行,如图,产品T是丙酮,
请说明理由丙酮的沸点低.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可根据苯酚与溴水的反应,用以下方法测定:
①把20.00mL废水、20mLKBrO3和KBr混合溶液[其中:
c(KBrO3)=0.0100mol/L,c(KBr)=0.0600mol/L]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mol/L的盐酸,迅速盖好盖子,摇动锥形瓶.
②充分反应后,稍松开瓶塞,从瓶塞和瓶壁间缝隙迅速加入10%KI溶液10mL(过量),迅速加盖,充分摇匀.加入少许淀粉溶液.
③用0.025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Na2S2O3溶液22.48mL.
(5)已知:BrO3-+5Br-+6H+→3Br2+3H2O;写出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1加盐酸、第②步加KI溶液,要迅速盖好盖子的原因是溴易挥发.
(6)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由蓝色变为无色(或白色浑浊)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该废水中苯酚的浓度是0.0053mol/L(保留4位小数).

分析 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由给予的反应信息,异丙苯与氧气在反应器①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在②中蒸发分离出,未反应的异丙苯进行循环利用,在③中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得到,在④中加入Z,目的是中和硫酸,且不能与苯酚反应,可以是碳酸氢钠,然后⑤中水洗涤,再经过⑥分馏得丙酮、苯酚,据此答题.

解答 解: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由给予的反应信息,异丙苯与氧气在反应器①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在②中蒸发分离出,未反应的异丙苯进行循环利用,在③中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得到,在④中加入Z,目的是中和硫酸,且不能与苯酚反应,可以是碳酸氢钠,然后⑤中水洗涤,再经过⑥分馏得丙酮、苯酚,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X物质是 氧气(或空气);Y物质是 异丙苯,
故答案为:氧气(或空气);异丙苯;
(2)在③中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得到,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剂,其优点是用量少,可能的缺点是 浓硫酸会使有机物发生脱水等副反应(浓硫酸与有机物混合放出大量热,使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进行;或浓硫酸会腐蚀设备等),
故答案为:催化剂;浓硫酸会使有机物发生脱水等副反应(浓硫酸与有机物混合放出大量热,使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进行;或浓硫酸会腐蚀设备等);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Z可以是碳酸氢钠,故选c;
(4)步骤⑥分馏中,由于丙酮的沸点低于苯酚,则T为丙酮、P为苯酚,
故答案为:丙酮; 丙酮的沸点低;
(5)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于溴易挥发,所以第1加盐酸、第②步加KI溶液,要迅速盖好盖子,防止溴挥发,
故答案为:;溴易挥发;
(6)溶液中有淀粉,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碘反应完全,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由蓝色变为无色(或白色浑浊)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0mLKBrO3和KBr混合溶液[其中:c(KBrO3)=0.0100mol/L,c(KBr)=0.0600mol/L]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mol/L的盐酸,根据方程式BrO3-+5Br-+6H+→3Br2+3H2O可知,生成的溴的物质的量为3×0.0100mol/L×0.02L=6×10-4 mol,根据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可知,由溴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碘的物质的量为0.0250mol/L×0.02248L×$\frac{1}{2}$=2.81×10-4 mol,所以与苯酚反应的溴的物质的量为6×10-4 mol-2.81×10-4 mol=3.19×10-4 mol,根据反应可知,苯酚的物质的量为3.19×10-4 mol×$\frac{1}{3}$=1.06×10-4 mol,所以废水中苯酚的浓度是$\frac{1.06×1{0}^{-4}mol}{0.02L}$=0.0053mol/L,
故答案为:由蓝色变为无色(或白色浑浊)且半分钟内不变色;0.0053.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方案,涉及对化学工艺流程、装置及试剂的分析评价等,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与给予的反应信息理解工艺流程原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泡沫灭火器内装有NaHCO3饱和溶液,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H2O?HCO3-+OH-;灭火器内另有一容器中装有Al2(SO43溶液,该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3H2O?Al(OH)3+3H+.当意外失火时,使泡沫灭火器倒过来即可使药液混合,喷出CO2和Al(OH)3,阻止火势蔓延.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3HCO3-+Al3+=Al(OH)3↓+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镁铝混合粉末10.2g,将它溶于500mL 4mol•L-1的盐酸中,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1000mL时溶液中沉淀的质量最大,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的是(  )
A.2mol•L-1B.0.5mol•L-1C.1mol•L-1D.3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向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B、C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4个阶段所改变的外界条件均不相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从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物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2)乙图中t2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升温.
(3)乙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在这4个阶段中C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5~t6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3A(g)?B(g)+2C(g),正反应为吸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反应开始时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右图是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培养皿罩住整个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
A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极易溶于水
B浓硫酸附近无白烟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氯化铝溶液变浑浊NH3与AlCl3溶液反应:Al3++3OH-→Al(OH)3
D浓盐酸附近有白烟NH3与挥发出的HCl反应:NH3+HCl→NH4Cl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材料除单晶硅,还有铜铟镓硒等化合物.
(1)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2)硒为第4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用元素符号表示).
(3)气态SeO3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硅烷(Sin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
(5)与镓元素处于同二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合性,因而硼酸(H3BO3)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B(OH)4]-而体现一元弱酸的性质,则[B(OH)4]-中B 的原子杂化类型为sp3
(6)金属Cu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7)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则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为1:3,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pm,则合金的密度为$\frac{\frac{197+64×3}{{N}_{A}}}{(a×1{0}^{-10})^{3}}$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向Cu、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可能呈中性
B.反应停止后一定有固体剩余
C.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D.若只有Cu剩余,向溶液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不会产生蓝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硝酸是氧化性酸,其本质是NO3-有氧化性,某课外实验小组进行了下列有关NO3-氧化性的探究(实验均在通风橱中完成).
实验装置编号溶液X实验现象

实验Ⅰ6mol•L-1稀硝酸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体,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实验Ⅱ15mol•L-1浓硝酸电流计指针先向右偏转,很快又偏向左边,铝片和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1)实验Ⅰ中,铝片作负(填“正”或“负”)极.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
(2)实验Ⅱ中电流计指针先偏向右边后偏向左边的原因是Al开始作电池的负极,Al在浓硝酸中迅速生成致密氧化膜后,Cu作负极.
查阅资料:活泼金属与1mol•L-1稀硝酸反应有H2和NH4+生成,NH4+生成的原理是产生H2的过程中NO3-被还原.
(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Ⅲ:溶液X为1mol•L-1稀硝酸溶液,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①反应后的溶液中含NH4+.实验室检验NH4+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检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含NH4+
②生成NH4+的电极反应式是NO3-+8e-+10H+=NH4++3H2O.
(4)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NO3-的氧化性,进行实验Ⅳ:
①观察到A中有NH3生成,B中无明显现象.A、B产生不同现象的解释是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H2的过程中可将NO3-还原为NH3,而Mg不能与NaOH.
②A中生成NH3的离子方程式是8Al+3NO3-+5OH-+2H2O=3NH3↑+8AlO2-
(5)将铝粉加入到NaN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结合实验Ⅲ和Ⅳ说明理由因为铝与中性的硝酸钠溶液无生成H2的过程,NO3-无法被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