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a所示,集气瓶内充满Cl2和CH4的混合气体或NO2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并可能充满集气瓶
B.如图b所示,X为铁棒,Y为铜棒,a为直流电源,当S闭合后,当b为NaOH溶液,X极附近产生白色沉淀时,电子从X极流入a
C.Pt为电极,电解含0.10 mol M+和0.1 mol N3+(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c,离子氧化能力M+>N3+>H+
D.图d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N≡N的键能为946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0 kJ/mol

分析 A.生成的一氯甲烷不溶于水;
B.X为铁棒,X极附近产生白色沉淀时,可知Fe为阳极失去电子,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C.通过0.2mol电子时生成0.1molY,则应该是氢离子放电,而N3+不放电,氧化性最弱;
D.由图可知,反应热=946kJ/mol+498 kJ/mol-2×632kJ/mol=180 kJ/mol,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由于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可能产生一氯甲烷气体,而一氯甲烷不溶于水,则水不可能充满集气瓶,故A错误;
B.X极附近产生白色沉淀,这说明X电极是铁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因此电子从X极流入a,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通过0.1mol电子时产生0.1molY,这说明应该是M+放电.再通过0.2mol电子时生成0.1molY,则应该是氢离子放电,所以离子氧化能力M+>H+>N3+,故C错误;
D.图d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氮气含有三键,键能大于氧气中键能,则N≡N的键能为946kJ/mol,反应热=946kJ/mol+498 kJ/mol-2×632kJ/mol=180 kJ/mol,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H=+180 kJ/mo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电解原理、热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有(  )
①用10mL量筒准确量取稀硫酸溶液8.0mL;
②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③圆底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④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⑤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⑥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⑦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A.3个B.4 个C.5个D.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现象或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了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KI溶液在空气久置变黄:4I-+O2+4H+=2I2+2H2O
B.用稀盐酸除去久存石灰水的烧杯内壁上的固体:2H++Ca(OH)2=Ca2++2H2O
C.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SO2:3SO2+2MnO4-+4H+=3SO42-+2MnO2↓+H2O
D.用足量饱和Na2CO3溶液吸收制备的乙酸乙酯:CO32-+CH3COOH=HCO3-+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的同时总伴随着能量变化
B.需加热才反应的一定是吸热反应
C.在常温下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Na2O2与干燥的CO2不能发生反应,当有少量水存在时,Na2O2可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O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某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次实验:
实验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干燥的试管Ⅱ中装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关闭K1和K2.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X后,打开K1和K2,通入CO2,几分钟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Ⅲ的液面上,观察到木条不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没有变化.
实验乙:潮湿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在试管Ⅰ内装入试剂Y,其他操作同实验甲,观察到木条复燃,且Ⅱ中的淡黄色变为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入Na2O2后,通入CO2前,关闭K1和K2的目的是防止Na2O2受潮.
(2)在实验甲中,试剂X是浓硫酸,在实验乙中,试剂Y是CO2的饱和溶液.
(3)试管Ⅲ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CO2以便使木条复燃.
(4)为了确保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制备CO2所用的反应物最好选用be(填字母).
a.大理石  b.小苏打  c.烧碱d.盐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用装置①进行电镀,镀件接在b极上
C.装置①的a极为阴极
D.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体积不变,增加H2O(g)的量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研究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隔离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KI溶液,加入6mL0.1mol/L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 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呈紫色;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1滴酸性KMnO4 溶液,紫红色褪去;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填离子符号),由此可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填可逆或不可逆反应)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在铁的表面镀上一层锌,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