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B.它们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C.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1/18mol的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g35Cl2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实验Ⅰ: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1)提出假设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猜测:
猜测1: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测2:可能为MgCO3。
猜测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 实验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实验Ⅱ | 将实验Ⅰ中收集的气体点燃 | |
实验Ⅲ | 取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
实验Ⅳ | 取实验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存在________离子 |
(3)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Ⅰ的产物: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31.0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13.2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为放热反应的是( )
A.H2O(气)=H2O(液)
B.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并搅拌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下右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10 mL淀粉溶液和5 m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放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2 min后分别取袋内和烧杯内液体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激光笔照射该烧杯中的液体,会产生丁达尔现象
B.烧杯内液体加入碘水后呈蓝色
C.该淀粉胶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D.将烧杯中液体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可用来制取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4种
B.H—O键键能为463 kJ·mol-1,即18 g 气态水分解成H2和O2时,消耗能量为2×463 kJ
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可比较26Al、26Mg金属性强弱
D.室温下,V1 L pH=3的硫酸与V2LpH=11的NaOH溶液溶液混合,忽略分子间间隙引起的体积变化,若混合后溶液pH=4,则V1:V2=1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周期表中前7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
周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元素种数 | 2 | 8 | 8 | 18 | 18 | 32 | 32 |
请分析周期表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8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 )
A.18 B.32 C.50 D.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