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0.1mol•L-1氨水稀释成0.01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B | 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在锌的作用下,铜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
C | 向25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D | 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 | 同温下溶解度:CaSO4<CaCO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NH3•H2O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
B.构成了原电池,铜为正极,正极上锌失去的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气,而铜不反应;
C.盐类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
D.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角度分析.
解答 解:A.NH3•H2O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由于溶液体积增大,pH反而减小,故A错误;
B.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构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锌失去的电子从导线转移到铜电极,氢离子在铜电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该过程铜不参与反应,故B错误;
C.盐类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可根据溶液颜色判断,故C正确;
D.水垢中的CaSO4用Na2CO3溶液充分浸泡后可转化为CaCO3,说明溶解度CaSO4>CaC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盐类水解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的反应:Al3++3OH-═Al(OH)3↓ | |
B. | 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Cl2+2I-═2Cl-+I2 | |
C. | 铁粉与足量稀硫酸的反应:2Fe+3H+═2Fe3++3H2↑ | |
D. |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键 | 键能 | 化学键 | 键能 | 化学键 | 键能 | 化学键 | 键能 |
C-H | 414 | C-F | 489 | H-F | 565 | F-F | 158 |
H-H | 436 | H-N | 39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9 mol | B. | 0.8 mol | C. | 0.6mol | D. | 0.5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
B. | 分子中至少有1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
C. | 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 |
D. | 该烃不属苯的同系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c | B. | a>b>c | C. | a>c>b | D. | c>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