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
A将0.1mol•L-1氨水稀释成0.01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10.6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在锌的作用下,铜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向25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D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同温下溶解度:CaSO4<CaCO3
A.AB.BC.CD.D

分析 A.NH3•H2O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
B.构成了原电池,铜为正极,正极上锌失去的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气,而铜不反应;
C.盐类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
D.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角度分析.

解答 解:A.NH3•H2O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由于溶液体积增大,pH反而减小,故A错误;
B.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构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锌失去的电子从导线转移到铜电极,氢离子在铜电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该过程铜不参与反应,故B错误;
C.盐类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可根据溶液颜色判断,故C正确;
D.水垢中的CaSO4用Na2CO3溶液充分浸泡后可转化为CaCO3,说明溶解度CaSO4>CaC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盐类水解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的反应:Al3++3OH-═Al(OH)3
B.氯水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Cl2+2I-═2Cl-+I2
C.铁粉与足量稀硫酸的反应:2Fe+3H+═2Fe3++3H2
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常温常压下,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在25℃、101kPa下,2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45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20kJ/mol.
②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7kJ热量N2(g)+2O2(g)═2NO2(g)△H=+68kJ/mol.
(2)断裂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1)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
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
C-H414C-F489H-F565F-F158
H-H436H-N391
①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
CH4(g)+4F2(g)═CF4(g)+4HF(g)△H
②根据键能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frac{1}{2}$N2(g)+$\frac{3}{2}$H2(g)═NH3(g )△H=-46kJ•mol-1 计算N≡N的键能.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25℃、101kPa下测得的热量).
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1.75kJ/mol.
②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08.875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烟气的主要污染物是SO2、NOx,经臭氧预处理后再用适当溶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g)+O3(g)═NO2(g)+O2(g)△H=-200.9kJ•mol-1
NO(g)+$\frac{1}{2}$O2(g)═NO2(g)△H=-58.2kJ•mol-1
SO2(g)+O3(g)?SO3(g)+O2(g)△H=-241.6kJ•mol-1
(1)反应3NO(g)+O3(g)═3NO2(g)的△H=-317.3 kJ•mol-1
(2)臭氧脱硝反应2NO2(g)+O3(g)?N2O5(g)+O2(g)能自发进行.在温度为T1K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O3和2mol NO2,发生上述反应,经25分钟反应达平衡,测得平衡时N2O5(g)的浓度为0.25mol•L-1
①判断该反应的△S<0,△H<0(填>、<或=).
②在温度为T1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NO2的平均反应速率v(NO2)=0.04mol•L-1•min-1
B.T1K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mol O3、2mol NO2、1mol O2和1mol N2O5气体,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C.若改变反应温度为T2K,测得平衡时NO2的浓度为0.60mol•L-1,则T2>T1
D. T1K时反应达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2L,若维持T1K压缩容器使NO2转化率为60%,则此时容器的体积约为0.71L
④若维持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K时,经15分钟反应达平衡,测得平衡时N2O5(g)的浓度为0.20mol•L-1.画出在T2K下从0到25分钟c(NO2)随时间变化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下列反应:C(s)+H2O(g)?CO(g)+H2(g),其中H2O、CO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计算1min内υ(CO)=0.1mol/(L•min)
(2)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区间是1~2min、3~5min
(3)若反应进行到2min时,升高了温度,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逆反应是放(选填“吸”或“放”)热反应.
(4)反应至5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该条件可能是下述中的B.
a.增加了C      b.增加了水蒸气   c.降低了温度    d.增加了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和1mol NO2 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NO2(g)+CO(g)?CO2(g)+NO(g) 达平衡后,发现有50%CO的转化为CO2,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 0.5mol NO2,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9 molB.0.8  molC.0.6molD.0.5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C-C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分子中至少有1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该烃不属苯的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一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气体A的俗称是水煤气
(2)合成氨工业是煤化工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已知有一组数据:破坏1mol氮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A kJ能量;破坏0.5mol氢气中的H-H键需要吸收B kJ的能量;形成氨分子中1mol N-H键能够释放C kJ能量.图二表示合成氨工业过程中能量的变化,②的数值为80kJ
(3)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三所示,该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CH3OH (g)+3O2(g)=2CO2(g)+4H2O(l),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正极附近pH值增大(填写“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5℃时,1mol•L-1的NH4Cl、CH3COONH4、NH4HSO4三种溶液中,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B.a>b>cC.a>c>bD.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