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2HBr(g)(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增压D、减压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要想使容器内气体的颜色加深,就需要加大Br2的浓度,加大Br2浓度的方法结合选项有两种:一是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的方向移动,Br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二是减小容器的体积即加大容器的压强,由于反应前后计量数相等,压强变化不会带来平衡的移动,但体积减小,Br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解答: 解: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性质逆向移动,c(Br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故A正确;
B.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r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B错误;
C.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是c(Br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故C正确;
D.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但体积增大,c(Br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明确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必须使c(Br2)增大,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判断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溶液中的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量浓度均为0.1mol/L.
A.H2S    B.NaHS    C.Na2S     D.H2S NaHS
(1)c(H+)从大到小的是
 

(2)c(H2S)从大到小是
 

(3)c(S2-)由大到小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工厂经常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其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Cl2+NH3→NH4Cl+N2
(1)写出配平后的该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被还原的物质是
 
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3)若标况下消耗6.72L Cl2时,转移的电子的数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为减缓反应速率,用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
B、制备乙烯: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取乙烯
C、浓硫酸的稀释:应将蒸馏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氮肥,其属于(  )
A、氧化物B、酸C、碱D、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或计算正确的是(  )
A、pH相等的NaOH、CH3COONa和NaHCO3三种溶液,则有:c(NaOH)<c(CH3COONa)<c(NaHCO3
B、25℃时,0.1mol?L-1 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大于0.1mol?L-1 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
C、已知25℃时Ksp(AgCl)=1.8×10-10,则在0.1mol?L-1 AlCl3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可达到1.8×10-9mol?L-1
D、室温下,0.1mol?L-1 NaHA溶液的PH=4,则c(HA-)>c(H+)>c(H2A)>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结论
将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气体一定是CO2
燃烧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还原性:Mg>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一定有NH4+
(  )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果我们规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且0.024kg 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A),那么下列几种物理量(1)一个12C原子的质量;(2)阿伏加德罗常数(NA);(3)摩尔质量;(4)O2的相对分子质量;(5)气体摩尔体积;(6)agC2H5OH的物质的量;(7)98%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8)44g CO2所含的分子个数.没有变化的是(  )
A、(1)
B、(1)(6)(7)(8)
C、(2)(3)(4)(5)
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正确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HCO3-+H2O?H3O++CO32-
C、乙烯的结构简式:
D、质量数为16的氧原子:16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