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25℃) | Cu(OH)2 | Fe(OH)2 | Fe(OH)3 |
Ksp | 2.2×10-20 | 8.0×10-16 | 4.0×10-38 |
完全沉淀时的pH | ≥6.4 | ≥9.6 | 3~4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中:c(SO)[c(Cu2+)+c(Fe2+)+c(Fe3+)]=54
B.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不可能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C.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调节pH到3~4后过滤,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
D.若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首先生成Fe(OH)3沉淀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t1=25 ℃,则Kw1=________;若t2=100 ℃时,Kw2=10-12,则此时0.05mol·L-1的Ba(OH)2溶液的pH=________。
(2)已知25 ℃时,0.1 L 0.1mol·L-1的NaA溶液的pH=10,则NaA溶液中所存在的平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25 ℃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pH=9,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整个容积的1/4)、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之比可能为( )
A.2:7 B.5:4
C.2:1 D.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A(g)+B(g)xC(g) Δ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1
B.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
C.给乙容器升温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甲和乙中B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一定能使HCO数目减少,CO
数目增加的是( )
A.稀盐酸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 Y | Z | |
① | NaOH溶液 | Al(OH)3 | 稀硫酸 |
② | KOH溶液 | SiO2 | 浓盐酸 |
③ | O2 | N2 | H2 |
④ | FeCl3溶液 | Cu | 浓硝酸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铅及其化合物可用于蓄电池、耐酸设备及X射线防护材料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铅是碳的同族元素,比碳多4个电子层。铅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PbO2的酸性比CO2的酸性________(填“强”或“弱”)。
(2)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PbO2可由PbO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PbO2也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___,阴极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
(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点为样品失重4.0%(即×100%)的残留固体。若a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x或mPbO2·nPbO,列式计算x值和mn值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Cl-各为1.5 mol/L,Mg2+为0.5 mol/L,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1 mol/L B.0.5 mol/L C.0.15 mol/L D.0.25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