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图象可知B状态反应较快,且A、B处于不同平衡状态,B状态NO2的物质的量较少,结合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
(2)根据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计算,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
(3)根据NO2的物质的量结合方程式可判断平衡时O2的浓度,进而可计算O2的反应速率.
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B状态反应较快,且A、B处于不同平衡状态,肯定不是催化剂的影响,如是压强的影响,则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NO2的物质的量应增大,但B状态NO2的物质的量较少,应是升高温度的原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NO2的物质的量减少,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只有B正确.
故答案为:B;
(2)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则k=$\frac{{c}^{2}(NO)•c({O}_{2})}{{c}^{2}(N{O}_{2})}$,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图象可知升高温度二氧化氮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k=$\frac{{c}^{2}(NO)•c({O}_{2})}{{c}^{2}(N{O}_{2})}$;<;
(3)根据图象可知,B状态时,平衡时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反应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VO2=$\frac{\frac{0.05mol}{VL}}{2s}$=$\frac{0.025}{V}$mol/(L•s),
故答案为:$\frac{0.025}{V}$mol/(L•s).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常数的计算以及图象的分析、判断,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编号 | 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混合溶液的 pH |
甲 | 0.2 | 0.2 | pH=a |
乙 | c | 0.2 | pH=7 |
丙 | 0.2 | 0.1 | pH>7 |
丁 | 0.1 | 0.1 | pH=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③④ | B. | ①③④⑤ | C. | ③④⑤ | D. | 全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4g | B. | 3.6g | C. | 4.8g | D. | 6.0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1:1 | B. | 9:1 | C. | 1:11 | D. | 1: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阳离子 | H+、Na+、Al3+、Ag+、Ba2+ |
阴离子 | OH-、Cl-、CO32-、NO3-、SO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 |
B. | 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 |
C. | 标准状况下,将2.24L Cl2溶于水,可得到HClO分子的数目是0.1NA | |
D. | 5.6gFe与0.1mol Cl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