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对比反应①、②可知反应中硫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结合官能团的变化判断反应类型;
(2)CaO可与水反应,且反应放热,可加快反应速率且使pH正向移动;
(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为减少反应过程中炭化现象又不影响乙烯的生成,不能改变反应温度,可降低硫酸的使用量或用其它替代品;
(4)制得的乙烯气体中通常会含有CO2、SO2等气体,为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乙烯可以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检验乙烯前,需要把二氧化硫全部除去,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后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除净;试剂选择为品红试液检验二氧化硫存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品红试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净、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检验乙烯的存在.
解答 解:(1)对比反应①、②可知反应中硫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反应②属于消去反应,
故答案为:催化作用;取代(酯化);消去;
(2)加入氧化钙,CaO与水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CaO与H2O反应使H2O量减小促使可逆反应(1)向右移动,CaO与浓H2SO4也反应但反应很快,生石灰与水反应占主导地位,
故答案为:CaO与水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CaO与H2O反应使H2O量减小促使可逆反应(1)向右移动,CaO与浓H2SO4也反应但反应很快,生石灰与水反应占主导地位;
(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为减少反应过程中炭化现象又不影响乙烯的生成,不能改变反应温度,可降低硫酸的使用量或用其它替代品,则B、C、E正确,
故答案为:B、C、E;
(4)制得的乙烯气体中通常会含有CO2、SO2等气体,为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乙烯可以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检验乙烯前,需要把二氧化硫全部除去,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后用品红溶液检验是否除净;试剂选择为品红试液检验二氧化硫存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品红试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净、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检验乙烯的存在,
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为品红;②为NaOH溶液;③为品红溶液;④为Br2或酸性KMnO4,
故答案为:品红;NaOH溶液;品红溶液;Br2或酸性KMnO4;
B.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装置①中品红褪色,故答案为:装置①中品红褪色;
C.能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装置③中品红不褪色,装置④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装置③中品红不褪色,装置④中溶液褪色.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侧重考查考查实验室制取乙烯方法,难度不大,关键是把握住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原理,对于仪器及试剂使用的目的清楚.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rac{1}{2}$N2(g)+$\frac{3}{2}$H2(g)?NH3(g)△H=-92kJ•mol-1 | |
B. | 曲线b表明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热,加快了反应速率 | |
C. | 加入催化剂,生成1molNH3的反应热减小50KJ | |
D. | 不用催化剂,生成1molNH3放出的热量为46KJ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 |
B. | 煤液化后可以得到甲醇等液体燃料 | |
C. | 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
D. | 从萃取分液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溴可以用蒸馏的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物质 | SiCl4 | AlCl3 | FeCl3[来 | FeCl2 |
沸点/℃ | 57.6 | 180(升华) | 300(升华) | 10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5H12属于烷烃且有2种同分异构体 | |
B. | 乙烯、氯乙烯、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 |
C. | C4H10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4种一氯代烃 | |
D. | 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