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小苏打杂质;分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碘单质 | |
B. | 除去粗食盐中的泥沙;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 | |
C. | 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 |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分析 A.加热实验方法相同,但原理不同;
B.除去粗食盐中的泥沙;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都用过滤;
C.分离稀硝酸钾和氯化钠利用溶解度特征,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用渗析;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可以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
解答 解:A.加热实验方法相同,但原理不同,除去苏打中混有的少量小苏打杂质,通过加热分解提纯;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碘单质加热碘升华分离,故A错误;
B.除去粗食盐中的泥沙;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都用过滤,利用了颗粒的大小不同,故B正确;
C.离稀硝酸钾和氯化钠利用溶解度特征,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用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离子的大小不同,故C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可以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实验方法和除杂的原理,实验规程分析是解题关键,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 |
B. | 2L 0.5mol/LNa2S溶液中含有的S2-个数为NA | |
C.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 |
D. | 密闭容器中2molSO2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等质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 |
B. | 一定温度下,1 L 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含NA个CH3COO- | |
C. | 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NA个电子 | |
D. | 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18 g H2O所含的电子数均为10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 |
B. | 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 |
C.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 |
D. | 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在100℃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硝基苯 | |
B. |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即可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 | |
C. | 将![]() | |
D. |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别CH3OCH3和CH3CH2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 | |
B. | Al(OH3)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 | |
C. | 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艇中作氧气的来源 | |
D. | 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因此NaHCO3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序号 | 甲 | 乙 | 丙 |
① | CO2 | NO2 | Ca(OH)2 |
② | HCl | CO2 | Ca(OH)2 |
③ | NO2 | NH3 | MgCl2 |
④ | NO2 | O2 | BaCl2 |
⑤ | CO2 | NH3 | CaCl2 |
A. | ①②③ | B. | ①④⑤ | C. | ①②③⑤ | D. | 全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充电时储氢合金作阳极 | |
B. | 充电时阳极周围pH增大 | |
C. | 放电时负极反应:LaNi5H6+6OH--6e-═LaNi5+6H2O | |
D. | 放电时每转移6mol电子,有6moLNiO(OH)被还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OH 的电离程度随lg $\frac{V}{{V}_{0}}$的增大而增大 | |
B. | ROH 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 |
C. |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 |
D. | 当lg $\frac{V}{{V}_{0}}$=2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frac{c({M}^{+})}{c({R}^{+})}$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