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设计了多个实验在实验室探究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甲组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1)写出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Na2CO3、BNa2SiO3.根据实验目的,烧杯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2O+CO2+SiO32-═H2SiO3↓+CO32-,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S>C>Si.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2)乙组同学实验过程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黄色时,立即关闭活塞a.
Ⅳ…
①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
②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IV的操作和现象是操作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C中的溶液流入试管D,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并振荡;现象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③过程 II实验的目的是防止Cl2过量,排除Cl2对Br2置换I2的干扰.

分析 (1)最高价氧化物酸性越强对应元素非金属性越强,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试剂验证;
(2)浓盐酸与酸性的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氧化性强于溴,能够置换溴,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能够置换碘,碘溶于四氯化碳显紫红色,因为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排除氯气的干扰.

解答 解:(1)最高价氧化物酸性越强对应元素非金属性越强,依据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所以A为碳酸钠,B为硅酸钠,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发生反应:H2O+CO2+SiO32-═H2SiO3↓+CO32-,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S>C>Si,
故答案为:Na2CO3; Na2SiO3;H2O+CO2+SiO32-═H2SiO3↓+CO32-;S>C>Si;
(2)①氯气氧化性强于溴,所以氯气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溴单质,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
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②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能够置换碘,碘溶于四氯化碳显紫红色,所以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IV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C中的溶液流入试管D,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并振荡;
现象是: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C中的溶液流入试管D,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并振荡;现象: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③因为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是为了防止Cl2过量,排除Cl2对Br2置换I2的干扰;
故答案为:防止Cl2过量,排除Cl2对Br2置换I2的干扰.

点评 本题考查了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物质氧化性的强弱是解题关键,注意实验设计的严密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8.96L H2时(已折合成标况),转移的电子数为0.8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3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75NA
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克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

(1)A中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①、②、③中选哪个图:②
 
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A装置中产生的盐酸酸雾,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色.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复燃.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所致.
(3)若D中的1.95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你预测E装置内有何现象?E中石灰水的白色浑浊明显增加,瓶内液面的下降接近停止.
(4)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250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答大或小),相差约30mL(取整数值,所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这是由于Na2O2可能含有其它杂质,D装置可能有氧气未被排出.
(5)你认为上述A---E的实验装置中,E部分是否安全、合理?E是否需要改为下列四项中的哪一项:乙.(用甲、乙、丙、丁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 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③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验证氯气的某些性质.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i,j接g,f接e,d接b,c接h.
(2)A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3)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4)F装置中的试剂应为:饱和食盐水,作用为除Cl2中的HCl
(5)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
(6)装置B和C中出现不同的现象证明了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7)若用含有0.2mo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随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变稀后将不再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今有某学生设计的用催化氧化法制取少量HNO3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
(2)实验室制备NH3,下列方法中宜选用的是①③(填序号)
①固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加热         
②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③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                 
④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3)在实验过程中,移去酒精灯,Pt丝继续保持红热,由此可以判断反应为放热反应
(4)装置C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从浓H2SO4冒出,且集气瓶内浓H2SO4上部空间呈红棕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NO不与硫酸反应,在空气中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5)D中生成物质的化学式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其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请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氯乙烷(C2H5Cl).
①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3+Cl2$\stackrel{光照}{→}$CH3CH2Cl+HCl,该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
②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HCl→CH3CH2Cl,该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第②种方法更好.其原因是第①种方法生成的物质将是一系列混合物
第②种方法生成纯净的氯乙烷.
(2)此外,乙烯大量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
[工艺一]CH2═CH2+Cl2+Ca(OH)2+CaCl2+H2O
[工艺二]2CH2═CH2+O2$\stackrel{Ag}{→}$
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工艺一的原子利用率<100%(填“<”“=”或“>”,下同);工艺二的原子利用率=10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工艺二更环保,更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是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填化学式);刻蚀玻璃常用的试剂是HF(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二氧化碳,而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有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方案证明其中存在C2H4和SO2

(1)甲同学得到的现象和结论为: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有SO2,溴水褪色,证明有C2H4.你认为甲同学的设计科学吗?请说明你的理由.不科学,未被品红吸收的SO2也可以是溴水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
(2)乙同学的设计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改正.把高锰酸钾换成NaOH溶液;
(3)在改正乙同学的错误后,再进行实验,能说明SO2存在的现象是C中品红褪色,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E中品红不褪色,F中溴水褪色;
(4)乙烯通入溴水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