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25℃时,浓度均为0.2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二者溶液中的pH前者大
B.后者仅存在水解平衡,不存在电离平衡
C.两溶液中均存在c(Na+)+c(H+)=c(HCO${\;}_{3}^{-}$)+2c(CO${\;}_{3}^{2-}$)+c(OH-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_{3}^{2-}$)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分析 A.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水解程度;
B.所有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D.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氢氧根离子离子抑制碳酸根离子的水解.

解答 解:A.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水解程度,二者水解均显碱性,根据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所以NaHCO3溶液中的氢氧根浓度小于Na2CO3中的氢氧根浓度,即pH后者大,故A错误;
B.NaHCO3溶液中存在的电离HCO3-和水解平衡、水的电离平衡,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的水解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故B错误;
C.两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c(OH-)+2c(CO32-)+c(HCO3-)=c(Na+)+c(H+),故C正确;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碳酸氢根和氢氧根在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根和水,氢氧根对它们的水解均起到抑制作用,所以c(CO32-)均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盐的水解的应用,明确水解原理及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化学】
苯乙醚(沸点168℃)可用苯酚、溴乙烷为主要原料制得,其反应原理(图1)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烧瓶中(装置如图2所示)加入3.75g苯酚、2g NaOH和2mL水,开动搅拌器,使固体全部溶解.
步骤2:加热反应瓶,控制温度在80~90℃之间,并用恒压漏斗慢慢滴加4.25mL溴乙烷(沸点38.4℃),大约4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1h,并降至室温.
步骤3:加入适量水(5~10mL)使固体完全溶解.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分出水相,水相用4mL乙醚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等体积饱和食盐水洗两次,分出水相,并将水相用3mL乙醚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步骤4:先用水浴蒸出乙醚.然后常压蒸馏,得苯乙醚.
(1)步骤1开动搅拌器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2)①步骤2中控制温度80~90℃可采取的方法是水浴加热;②冷凝管中回流的主要物质除水外还有溴乙烷.
(3)步骤3中加入乙醚萃取的目的是将水中的苯乙醚提取到乙醚中.
(4)步骤4应收集沸点为168℃的馏分.蒸馏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尾接管、锥形瓶外还有蒸馏烧瓶(填仪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实验中可以用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烯中带出的SO2、CO2等酸性气体;
(3)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可能原因有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或实验过程中,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发生副反应).(说出一条)
(4)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剂、脱水剂 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酸化的NaClO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原因是它们之中均含有(  )
A.Cl2B.HClOC.ClO-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2.3g的金属钠与水完全反应,得到500mL溶液,试求:
(1)标准状况下,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表所示:
实验
编号
HA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NaOH的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混合后溶
液的pH
0.10.1pH=a
0.120.1pH=7
0.20.1pH>7
0.10.1pH=10
(1)从甲组情况分析,从a值如何大小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a=7时,HA是强酸;a>7时,HA是弱酸.
(2)乙组混合溶液中c(A-)和c(Na+)的大小关系是C.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A-)>c(OH-)>c(H+).
(4)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
c(Na+)-c(A-)=10-4-10-10 mol•L-1
(5)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
HB-?H++B2-
在0.1mol•L-1的Na2B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C.
A.c(B2-)+c(HB-)=0.1mol•L-1
B.c(B2-)+c(HB-)+c(H2B)=0.1mol•L-1
C.c(OH-)=c (H+)+c(HB-
D.c(Na+)+c(OH-)=c(H+)+c(H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物质不能用水加以鉴别的是(  )
A.苯和四氯化碳B.氢氧化钠固体和食盐
C.石灰石和重晶石D.酒精和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Ca(OH)2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以沉淀法除去工业级偏钒酸铵(NH4VO3)中硅、磷元素杂质的流程如图1:

(1)碱熔时,下列措施有利于NH3逸出的是ac.
a.升温               b. 加压              c.增大NaOH溶液浓度
(2)滤渣主要成分为Mg3(PO42、MgSiO3,已知Ksp[Mg3(PO42]=6.4×10-26,Ksp(MgSiO3)=2.3×10-5.若滤液中c(PO${\;}_{4}^{3-}$)≤10-6 mol•L-1,则c(Mg2+)至少为4×10-5mol•L-1
(3)由图可知,加入一定量的MgSO4溶液作沉淀剂.随着温度升高,除磷率下降,其原因是Mg3(PO42溶解度增大、升温促进Mg2+水解生成Mg(OH)2;随着温度升高,除硅率增大,其原因是SiO32-+2H2OH2SiO3↓+2OH-(或者SiO32-+3H2OH4SiO4↓+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沉钒时,反应温度需控制在50℃,在实验室可采取的措施为50℃水浴加热.在此温度和pH=8的最佳条件下,探究NH4Cl的浓度对沉钒率的影响,设计实验步骤(常见试剂任选):取两份10mL一定浓度的滤液A和B,分别加入1mL和 10mL的1mol•L-1NH4Cl溶液,向向A中加入约9mL蒸馏水,使两份溶液总体积相等,控制两份溶液温度均为50℃、pH均为8,由专用仪器测定沉钒率.(忽略混合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5)高纯的偏钒酸铵灼烧可制备新型光电材料V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VO3$\frac{\underline{\;\;△\;\;}}{\;}$V2O5+2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