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苯甲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可以制得苯甲酸乙酯,及时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可提高酯的产率.据此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来进行上述实验.相关信息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度
苯甲酸1221.27249微溶
乙醇460.78978.3易溶
苯甲酸乙酯1501.05212.6难溶
实验方案为:

(1)仪器甲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2)①往丙中加入药品的顺序为C.
A.无水乙醇、浓硫酸、苯甲酸晶体            B.浓硫酸、苯甲酸晶体、无水乙醇
C.苯甲酸晶体、无水乙醇、浓硫酸            D.苯甲酸晶体、浓硫酸、无水乙醇
②若加热反应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③微沸回流过程中,可以看到乙内的混合试剂的颜色变为蓝色.
(3)加入碳酸钠粉末的作用是中和浓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
(4)分液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粗产物在下层(填“上”或“下”).
(5)加热蒸馏若采用2图装置(加热装置已经略去)进行,该装置存在的2个问题为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反应液中、不应用直型冷凝管.
(6)本实验所得到的苯甲酸乙酯产率为80%.
(7)装置乙的作用为乙中的吸水剂可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分,有利于提高酯的产率.

分析 (1)由仪器甲的结构可知,仪器甲为球形冷凝管;
(2)①应将液体加热固体中,将浓硫酸注入溶液中,防止溶液飞溅;
②加热反应后发现未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③反应有水生成,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
(3)中和浓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
(4)分液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苯甲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大,溶液分层后在下层;
(5)温度计控制馏分温度,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苯甲酸乙酯沸点高,不应该用直形冷凝管,会由温差过大导致破裂;
(6)计算乙醇的质量,再进行过量计算,根据不足量物质计算苯甲酸乙酯的理论产量,进而计算产率;
(7)及时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可提高酯的产率.

解答 解:(1)由仪器甲的结构可知,仪器甲为球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
(2)①应将液体加热固体中,将浓硫酸注入溶液中,防止溶液飞溅,往丙中加入药品的顺序为:苯甲酸晶体、无水乙醇、浓硫酸,故选:C;
②加入沸石,防止加热时暴沸,加热反应后发现未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③反应有水生成,硫酸铜吸水后变为蓝色,故答案为:蓝;
(3)有未反应的浓硫酸、苯甲酸,用碳酸钠中和浓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而除去,
故答案为:中和浓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
(4)分液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苯甲酸乙酯的密度比水大,溶液分层后在下层,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烧杯;下;
(5)温度计控制馏分温度,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不应插入反应液中,苯甲酸乙酯沸点高,不应该用直形冷凝管,会由温差过大导致破裂,
故答案为: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应插入反应液中;不应用直型冷凝管;
(6)乙醇的质量为10mL×0.789g/mL=7.89g,完全反应需要苯甲酸质量为7.89g×$\frac{122}{46}$=20.93g>3.66g,故苯甲酸乙酯的理论产量为3.66g×$\frac{150}{122}$=4.5g,则产率为$\frac{3.6g}{4.5g}$×100%=80%,
故答案为:80%;
(7)乙中的吸水剂可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分,有利于提高酯的产率,
故答案为:乙中的吸水剂可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分,有利于提高酯的产率.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实验,涉及对装置与操作分析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等,难度中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氯储存在钢瓶中B.新制氯水保存在黑色广口瓶中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氯化亚铁溶液加入少量的铁粉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检验甲苯中含有的酒精: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CH2=CH2+Br2→CH2Br-CH2Br.
(3)由甲苯制备梯恩梯(TNT):+3HNO3$→_{△}^{浓硫酸}$+3H2O.
(4)将2-溴丙烷转化为2-丙醇:+NaOH$→_{△}^{H_{2}O}$+NaBr.
(5)将1-丙醇转化为丙醛:2CH3CH2CH2OH+O2$→_{△}^{Cu}$2CH3CH2CHO+2H2O.
(6)乙二醇与乙二酸转化为六元环状酯:+$→_{△}^{催化剂}$+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
Ⅰ.制备Na2S2O3•5H2O反应原理:Na2SO3(aq)+S(s)$\frac{\underline{\;\;△\;\;}}{\;}$Na2S2O3(aq)
实验步骤:
①称取15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min.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回答问题:
(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使硫粉易于分散到溶液中
(2)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过量稀盐酸,过滤,向滤液中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产品中含有Na2SO4
(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因:S2O32?+2H+=S↓+SO2↑+H2O
Ⅱ.测定产品纯度
准确称取W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 0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原理为2S2O${\;}_{3}^{2-}$+I2═S4O${\;}_{6}^{2-}$+2I-
(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无色变为蓝色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2,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mL.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frac{3.620×1{0}^{-3}M}{W}$×100%
Ⅲ.Na2S2O3的应用
(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_{4}^{2-}$,常用作脱氯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蔗糖脱色
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铁粉表面积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N${\;}_{3}^{-}$)>c(H+)>c(OH-
B.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离子化合物
C.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_{3}^{-}$)>c(OH-)>c(H+
D.N${\;}_{3}^{-}$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明矾常用于水体的净化、杀菌和消毒
C.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
D.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后用于清洁洗手间的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82克O2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它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
(l)煤的气化和液化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煤的气化技术的主要产物是CO、H2.煤的液化又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炉气、煤焦油及焦炭等产品的技术称为煤的干馏.
(2)煤在燃烧前后及燃烧过程中均可采取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①在燃烧前,可以采用微生物脱硫技术.原理如图所示:

图示过程中Fe2+的作用为中间产物,催化剂作用,加快S元素的氧化.写出Fe2+$→_{O_{2}/H+}^{微生物}$Fe3+的离子方程式:4Fe2++O2+4H+$\frac{\underline{\;微生物\;}}{O_{2}/H+}$4Fe3++2H2O.
②煤在燃烧时,进行脱硫处理,常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再把煤和脱硫剂加入锅炉燃烧室,使煤与空气在流化过程中充分混合、燃烧,起到固硫作用.常用脱硫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填化学式).
③煤在燃烧后,烟气净化常采用除尘技术和脱硫、脱硝技术.湿法脱硫、脱硝技术中将烟气通入吸收塔设备,用石灰水淋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