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室温下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pH≥8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NaClO调溶液pH约为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滤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NaOH溶液;②过滤,得沉淀;③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的质量为24.6g,则该盐泥中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为20.0%(MgSO4•7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分析 (1)根据离子完全沉淀的pH值来确定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并煮沸的目的;
(2)根据氢氧化镁的Ksp=c(Mg2+)•c(OH-2来计算;
(3)根据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来回答;
(4)镁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纯净的沉淀,再加入硫酸,蒸发结晶可以获得硫酸镁晶体;
(5)根据镁元素守恒结合关系式:MgSO4•7H2O-Mg(OH)2进行计算.

解答 解:(1)根据离子完全沉淀的pH值可以知道,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pH为1~2并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故答案为: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氢氧化镁的Ksp=c(Mg2+)•c(OH-2,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0mol•L-1,则溶液的氢氧根浓度=$\sqrt{\frac{6.0×1{0}^{-12}}{6.0}}$mol/L=10-6mol/L,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0-8mol/L,pH为8,故答案为:8;
(3)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者根据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以知道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所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故答案为: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等合理答案均可);Al(OH)3、Fe(OH)3、CaSO4•2H2O;
(4)镁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纯净的沉淀,再加入硫酸,蒸发结晶可以获得硫酸镁晶体,
故答案为:NaOH溶液;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
(5)解:设该盐泥中含Mg(OH)2的质量为X,MgSO4•7H2O质量为24.6克,物质的量是0.1mol.
由关系式MgSO4•7H2O-Mg(OH)2
         1mol     58克
          0.1mol    x            解得:x=5.8克
故该盐泥中含Mg(OH)2的百分含量为:$\frac{5.8}{29}$×100%=20%,
故答案为:20.0%.

点评 本题是一道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的综合实验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应有广泛
(1)氯气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Ca(OH)2]中即制得漂白粉,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漂白粉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将实验室制取的纯净且干燥的氯气通入下列装置中:

①A中放人干燥的红色布条,现象是红色布条不褪色.
②B中盛有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I-=I2+2Cl-
③C中盛有Na0H溶液,作用是吸收剩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2O3溶于过量的氢酸碘中:Fe2O3+6H+═2Fe3++3H2O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CO32-
C.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SO2气体:Ca2++2ClO-+SO2+H2O═CaSO3↓+2HClO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80℃时,将0.8mol的A气体充入4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mB(g)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s)
c(mol/L)
020406080100
c(A)0.200.14b0.090.090.09
c(B)0.000.120.20cde
(1)m=2,表中b<c(填“<”、“=”或“>”).
(2)100秒后若将容器的体积缩小至原来一半,平衡时A的浓度>0.09mol/L(填“<”、“=”或“>”).
(3)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0.5(保留1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时①②④.
①A的转化率越高    ②A与B的浓度之比越大   ③B的产量越大    ④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Y2Z.
(2)下列情况可以证明(1)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D(填序号).
A.物质的量浓度:c(X)=c(Y)=c(Z)
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C.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3)某温度下,在另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X和3mol Y,然后按(1)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得Z的物质的量的百分含量为25%,则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ClO2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消毒剂,熔点为-59℃,沸点为11.0℃,不稳定,易溶于水.某研究小组在60℃时用硫铁矿还原氯酸钠制取并收集二氧化氯如图1.

(1)三颈烧瓶中加入NaClO3溶液、浓H2SO4,通入空气,温度为60℃时,通过固体加料器缓慢匀速加入硫铁矿粉末.反应开始时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配平:
15 ClO3-+1 FeS2+14 H+=15 ClO2+1 Fe3++2 SO42-+7 H2O
(2)凝集装置B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应该是冰水浴装置.
(3)装置D的作用是检验ClO2是否吸收完全.
(4)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根据图2所示的NaClO2的溶解度曲线,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洗涤;④干燥.
(5)用水吸收ClO2可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mL,稀释成100mL试样,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静置片刻.
步骤3:加入淀粉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滴定过程中,至少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的原因是减小实验误差.
②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frac{135C{V}_{2}}{{V}_{1}}$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亚氯酸钠(NaClO2)是重要漂白剂,探究小组开展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按如图装置进行制取.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析出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瓶溶液倒吸到B瓶中;
(2)已知装置B中的产物有ClO2气体,则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装置D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反应后的溶液中阴离子除了  ClO2-、ClO3-、Cl-、ClO-、OH-外还可能含有的一种阴离子是SO42-;检验该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先加足量的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SO42-
(3)请补充从装置D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如果撤去D中的冷水浴,可能导致产品中混有的杂质是NaClO3和NaCl;
实验Ⅱ:样品杂质分析与纯度测定
(5)测定样品中NaClO2的纯度.测定时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稀释成100mL待测溶液.取25.00mL待测溶液,加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消耗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请计算所称取的样品中NaClO2的物质的量为c•V•1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乙酸异戊脂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图1和有关数据如下:+$?_{△}^{浓H_{2}SO_{4}}$+H2O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醇 60 1.0492 118 溶
 乙醇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洗掉碳酸氢钠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D(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醇的转化率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干燥乙酸异戊酯;
(6)在蒸馏操作中,如图2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b(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C
A.30%             B.40%               C.50%              D.6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高(填高或者低)原因是会收集少量的未反应的异戊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的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物质都是非电解质的是A(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导电的是D.
(2)分类标准代号C表示B.
A.两物质一定不与同一种酸反应   B.两物质都是电解质  
C.两物质都是铁盐             D.两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相互转化
(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物质中的另一种物质,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4)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胶体,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rac{\underline{\;\;△\;\;}}{\;}$Fe(OH)3(胶体)+3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