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1 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时,甲溶液的pH是4,乙溶液的pH是5,甲溶液与乙溶液中的c(OH-)之比为

A.10:1      B.1:10       C.2:1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B.Na2O2能与水反应,所以Na2O2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

C.Na2O2与水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四组气体分别与对应的试纸接触,均能使试纸变蓝的是

选项

湿润的KI­淀粉试纸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A

NO2

NH3

B

H2S

HCl

C

Cl2

CO2

D

SO2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作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________。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NHO3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震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已知化合物PH4I是一种无色晶体,试判断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PH4I是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

B.PH4I对热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无色气体

C.PH4I不能与NaOH反应

D.PH4I可由PH3与HI化合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

如下: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_周期第      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      _。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_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      _。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意义是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