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 |
B. | 表示Cu形成金属晶体时的堆积方式 | |
C. | 装置中烧杯a中的溶液pH降低 | |
D. | 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
分析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B、依据铜的晶体结构特征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分析判断;
C、依据原电池原理分析,通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
D、电镀原理是镀层金属做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待镀金属做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解答 解:A、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由图可知焓变是2mol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不符合燃烧热概念,故A错误;
B、图中表示的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属于Cu型,即铜原子形成晶体时采用的堆积方式,故B正确;
C、烧杯a中通氧气的电极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pH增大,故C错误;
D、镀层金属做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待镀金属做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热概念的分析判断,晶体结构的理解应用,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炔和丁炔 | B. | 乙烷和丁烷 | C. | 苯和甲苯 | D. | 乙炔和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半径 A>B>D>C | |
B. | 原子序数 d>c>b>a | |
C. | 离子半径 C>D>B>A | |
D. | 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A>B>D>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稳定性:HF>HCl>HBr>HI | B. | 氧化性:I2>Br2>Cl2 | ||
C. | 沸点:H2O>NH3 | D. | 还原性:HI>HBr>HCl>H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