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任务1: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 (浓)═Cu(NO32+2NO2↑+2H2O.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
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任务2: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二者不反应;
假设2: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NO2能被Na2O2还原.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图2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EDBDF或EDBF.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Na2O2═2NaNO3

分析 (1)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则混合气体的颜色将变浅;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说明二氧化氮反应的量很少,可能是反应速率降低,或者二氧化氮的转化率较低;
(4)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空;
(5)NO2能被Na2O2还原;
(6)①验证假设2,首先要制取二氧化氮,因为水能和过氧化钠反应,所以要除去水的干扰,使二氧化氮气体通过过氧化钠,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
②过氧化钠变成白色固体且为纯净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确定生成物.

解答 解:(1)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 (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 (浓)═Cu(NO32+2NO2↑+2H2O;
(2)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如果能被氨气还原,生成无色气体氮气,则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故答案为: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3)造成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可能原因是: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或NO2的转化率极低导致反应现象变化不明显,
故答案为: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极慢;
(4)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都不能直接排空,要进行尾气处理才能排空,
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5)NO2能被Na2O2还原,故答案为:NO2能被Na2O2还原;
(6)①验证假设2,首先要用E装置制取二氧化氮,因为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而造成干扰,所以要用D装置除去水蒸气,然后较纯净的二氧化氮通过B装置,未反应的二氧化氮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选用F装置处理尾气,所以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EDBDF或EDBF,
故答案为:EDBDF或EDBF;
②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过氧化钠作氧化剂,则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而作还原剂,所以氮元素只能转化为+5价,且生成物是纯净物,所以是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NO2+Na2O2═2NaNO3
故答案为:2NO2+Na2O2═2NaNO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二氧化氮性质的实验,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预测物质具有的性质,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具有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D.BaSO4、NaOH、HNO3都是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铝镁合金已成为轮船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一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探究一】实验方案:铝镁合金$\stackrel{NaOH溶液}{→}$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问    题: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实验步骤:
(1)称取5.4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投入VmL 2、0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NaOH溶液的体积V≥100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探究二】实验方案:铝镁合金$\stackrel{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装置.
问题讨论:
(1)某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应在A、B之间添加一个干燥、除酸雾的装置.你的意见是: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2)为使测定结果尽可能精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写出两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合金完全溶解(或加入足量盐酸,或调整量气管C的高度,使C中液面与B液面相平,待冷却至室温再读体积等合理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卤素互化物的化学性质跟卤素单质相似,其氧化性介于形成该互化物两卤素单质之间.溴化碘(IBr)是卤素互化物的一种,这种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是深红色的固体,熔点为41℃,沸点为116℃.下列对IBr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溴化碘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B.它可与水反应:IBr+H2O→HBrO+HI
C.它可KI溶液反应 KI+IBr→KBr+I2D.固体溴化碘是一种分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在信息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成分是硅单质
B.“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C.明矾常用于水体杀菌消毒
D.中秋将至,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FeO、SiO2)中.工业上综合利用铝土矿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1.

(1)在滤液A中加入漂白液,目的是氧化除铁,所得滤液B显酸性.该过程中涉及某氧化还原反应如下,请完成:
□Fe2++□ClO-+5H2O=□Fe(OH)3↓+□C1-+4H+
(2)检验滤液B中是否还含有Fe2+的方法为:取少量滤液B,加入KSCN溶液,若不变红,再加入氯水,仍然不变红,说明滤液B中不含铁元素.
(3)将滤液B中的铝元素以沉淀形式析出,选用的最好试剂为c(填代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硫酸溶液     c.氨水     d.二氧化碳
(4)由滤液B制备氯化铝晶体涉及的操作为:边滴加浓盐酸边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填操作名称)、洗涤.
(5)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填化学式),其与NaOH固体焙烧制备硅酸钠,可采用的装置(2)为B(填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NaOH $\frac{\underline{\;熔融\;}}{\;}$Na2Si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能量的多少与发生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
B.人们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以获取电能
C.人们可以利用C2H2(乙炔)与O2的化学反应获取热能或电能或光能
D.MnO4-+5e-+8H+═Mn2++4H2O可能是某原电池里的负极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样品重,砝码轻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
(5)步骤⑦的目的是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frac{106(d-b)}{44a}$×100%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法.取一定量试样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向烧杯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将得到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根据方程式由沉淀质量算出碳酸钠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