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三种常见元素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ABC
结构信息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s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1)写出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2)用氢键表示式写出A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N-H…N-N-H…O-O-H…N-O-H…O-;A的氢化物分子结合一个H+形成阳离子后,其键角变大(填写“变大”、“变小”、“不变”);
(3)往C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u(NH34]SO4
(4)科学家通过X射线推测胆矾中微粒间的作用力,胆矾的结构示意图
可简单表示如图1:

则胆矾晶体中含有ABCE
A.配位键  B.离子键  C.极性共价键   D.金属键   E.氢键F.非极性共价键
(5)下列分子结构图2中的“●”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表示氢原子,小黑点“•”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是①③④(填写序号).

分析 A的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A的基态电子排布式1s22s22p3,为N元素;B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即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为S元素;C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s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说明最外层有1或2个电子,如为2,则为Zn,但化合价只有+2价,则应为[Ar]3d104s1,即Cu元素,
(1)B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即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则电子数为16;
(2)在氨水中,由于N和O的非金属性较强,可形成氢键;N的氢化物分子结合一个H+形成阳离子后,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变大;
(3)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溶液,生成的配合物为[Cu(NH34]SO4
(4)根据胆矾晶体的结构图可知,在晶体中水分子与铜离子之间是配位键,氢氧之间是极性共价键,硫酸根和铜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有氢键;
(5)①为氨气②为乙炔③为甲烷,④为水.

解答 解:A的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A的基态电子排布式1s22s22p3,为N元素;B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即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为S元素;C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s104sx,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说明最外层有1或2个电子,如为2,则为Zn,但化合价只有+2价,则应为[Ar]3d104s1,即Cu元素,
(1)B基态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即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得到B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
(2)在氨水中,由于N和O的非金属性较强,可形成氢键,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N-H…N-或N-H…O-或 O-H…N-或O-H…O-等,N的氢化物分子结合一个H+形成阳离子后,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变大,
故答案为:N-H…N-或N-H…O-或 O-H…N-或O-H…O-;变大;
(3)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溶液,生成的配合物为[Cu(NH34]SO4
故答案为:[Cu(NH34]SO4
(4)根据胆矾晶体的结构图可知,在晶体中水分子与铜离子之间是配位键,氢氧之间是极性共价键,硫酸根和铜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有氢键,
故答案为:ABCE;
(5)①为氨气②为乙炔③为甲烷,④为水,其中氨气、甲烷和水的中心原子均以sp3杂化形成化学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题目涉及电子排布式、氢键、配位键以及杂化类型等知识,难度中等,注意氢键的形成特点和配位键的形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实现下列转化通常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aCl→HClB.NaCl→Cl2C.NaClO3→Cl2D.Cl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的某一种.
(1)若把四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2)若向(1)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根据(1)(2)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BaCl2,BAgNO3,CCuSO4,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④⑤(填序号);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①③(填序号).
①水 ②氨水 ③醋酸 ④硫酸钠 ⑤氯化银 ⑥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种微粒的表示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碳-12的原子符号:12 6C
B.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H-O-Cl
C.硫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D.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惰性电极电解A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B、C、D、E、F有如下反应关系 (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E随意排放造成对大气的污染,往A的溶液中慢慢滴入一种溶质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溶液先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所得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与一种营养物质反应,析出一种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AgNO3,FNO2
(2)电解400mL0.10mol/LA的溶液时,阳极电极反应式4OH--4e-═H2O+O2↑.
若阴极产生0.224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后,要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溶液的质量和浓度)需要加入的物质的质量为4.82g.
(3)将0.22molE和0.10molB放入容积为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E(g)+B(g)?2F(g)达到平衡时,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0molF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 为13.9.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45molB和0.01molF此时V(正)>V(逆)(填“>”、“=”或“<”)重新达到平衡后,E的转化率升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F的体积分数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颈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导管出口附近能发现的现象是导气管口处形成白雾
(3)导管口不能插入锥形瓶中的液面之下,原因是HBr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
(4)采用冷凝管的作用是将挥发出的反应物蒸气冷凝使其回流到反应容器中,干燥管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5)反应结束向三颈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除去溴苯中Br2等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 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主族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Si   BNa  CPDN
(2)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
(3)2molD2中含2molσ键、4molπ键.
(4)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族.
(5)画出D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实验室制取高纯NaI晶体(无色)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按化学计量称取各原料,在三颈烧瓶中(如图)先加入适量的高纯水,然后按Na2CO3、I2和水合肼的投料顺序分批加入.
已知:①I2+Na2CO3═NaI+NaIO+CO2↑;△H<0
3I2+3Na2CO3═5NaI+NaIO3+3CO2↑;△H<0
②I2(s)+I-(aq)═I3-(aq);
③水合肼(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可分别将IO-、IO3-和I2还原为I-,本身被氧化为N2(放热反应);100℃左右水合肼分解为氮气和氨气等.
(1)常温常压时,I2与Na2CO3溶液反应很慢,下列措施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bc(填字母).
a.将碘块研成粉末                         b.起始时加少量NaI
c.将溶液适当加热                         d.加大高纯水的用量
(2)I2与Na2CO3溶液反应适宜温度为40~70℃,温度不宜超过70℃,除防止反应速率过快,另一个原因是防止碘升华.
(3)加入稍过量水合肼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N2H4.H2O=2I-+N2↑+3H2O或2IO3-+3N2N4.H2O=2I-+3N2↑+9H2O(任写一个)(只写一个).
(4)整个实验过程中都需要开动搅拌器,其目的是使合成反应均匀进行,并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及时排出.
(5)反应的后期I2与Na2CO3溶液反应难以进行,此阶段需对投料顺序作适当改进,改进的方法是先加入碘、水合肼,最后加入碳酸钠.
(6)所得溶液(偏黄,且含少量SO42-,极少量的K+和Cl-)进行脱色、提纯并结晶,可制得高纯NaI晶体.
实验方案为:
①将溶液在不断搅拌下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OH)2溶液、稍过量的Na2 CO3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少量活性炭煮沸后趁热过滤(填操作名称),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活性炭,并防止温度降低NaI结晶析出降低产率.
②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加入HI溶液(填试剂名称)至溶液的PH约为6,然后冷却结晶(填操作名称),再次过滤,用高纯水洗涤晶体2~3次,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