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燃烧是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
B.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可表示稀硫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ΔH=-57.3 kJ/mol。
C. 2H2S(g)+3O2(g)=2SO2(g)+2H2O(l) △H=―Q kJ/mol可以表示H2S的燃烧热。
D. 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为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故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焦亚硫酸钠(Na2S2O5)常用作食品漂白剂。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Ⅱ包含2NaHSO3Na2S2O5+H2O等多步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放出SO2,其离子方程式为: 。
(4)副产品X的化学式是: ;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减少产品Na2S2O5中杂质含量,需控制反应Ⅱ中气体与固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约
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外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2n2(n为能层序数)
B.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C.各能级包含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依次为1、3、5、7
D.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①BeCl2 ②SiC ③白磷 ④BF3 ⑤NH3 ⑥过氧化氢 , 其中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 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 X、Y、Z、Q、R、E六种元素中,原子序数的大小关系为X<Y<Z<Q<R<E,其结构
或性质信息如下表。
元素 | 结构或性质信息 |
X | 原子的L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
Y | 原子核外的L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
Z | 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仅小于氟。 |
Q |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
R | 核电荷数是Y与Q的核电荷数之和 |
E | 原子序数比R大3 |
请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Y的原子核外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 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2)X、Y、Z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依次为(写元素符号) 。
(3)R的最高化合价为 ;R的一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RCl3·6H2O。已知0.01 mol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0.02 mol AgCl沉淀。此配合物最可能是 。
A.[R(H2O)6]Cl3 B.[R(H2O)5Cl]Cl2·H2O C.[R(H2O)4Cl2]Cl·2H2O D.[R(H2O)3Cl3]·3H2O
(4) 元素E能形成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离子[E (YH3) x Q 2]+,则中心离子为(写化学式) ,
配位体为(写化学式) ,x 的值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
①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保留整数)。
③ 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活泼金属如铝可作还原法的还原剂
B.用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可冶炼金属钠
C.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
D.利用太阳能,无法将海水蒸馏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装置A、C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双球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反应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 )
①酸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变化 ⑦操作所需的时间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