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1)如图1所示,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B、C是净化气体的装置,D中装铁丝网;反应后E的底部有棕黄色固体聚集;F中盛放NaOH溶液,是吸收多余气体的吸收装置.

①上述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是B处(用字母表示).
②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氯气,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 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 H2O.
③B中盛放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④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2+2Fe$\frac{\underline{\;\;△\;\;}}{\;}$2FeCl3
(2)图2是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图,请回答:
①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干燥氨气的干燥剂通常用碱石灰.
③如何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收集气体的试管口,试纸变蓝,则收满.

分析 (1)①根据气体流向可知,B装置中导管应是长进短出;
②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生成氯气、氯化锰与水;
③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需要吸收除去;
④D中是氯气氯气与Fe反应生成氯化铁;
(2)①实验室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与水;
②干燥氨气的干燥剂通常用碱石灰;
③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解答 解:(1)①根据气体流向可知,装置图中B错误,B装置中导管应是长进短出,
故答案为:B;
②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生成氯气、氯化锰与水,反应方程式为:MnO2+4 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 H2O,
故答案为:MnO2+4 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 H2O;
③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
④D中是氯气氯气与Fe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方程式为:3Cl2+2Fe$\frac{\underline{\;\;△\;\;}}{\;}$2FeCl3
故答案为:3Cl2+2Fe$\frac{\underline{\;\;△\;\;}}{\;}$2FeCl3
(2)①实验室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干燥氨气的干燥剂通常用碱石灰,故答案为:碱石灰;
③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收集气体的试管口,试纸变蓝,则收满,
故答案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收集气体的试管口,试纸变蓝,则收满.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涉及氯气与氨气的制备、气体检验、对装置的分析评价等,掌握常见气体制备,一般有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2SO4溶液,Na2SO4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多于Na2CO3溶液
B.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NaHCO3溶液、NaClO溶液、NaOH溶液:c(NaClO)>c(NaHCO3)>c(NaOH)
C.常温下,CH3COONa与HCl溶液混合所得中性溶液:c(Na+)=c(Cl-)>c(H+)=c(OH
D.0.1 mol•L-1Na2CO3溶液与0.1mol•L-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c(CO32-)+2c(OH-)=c(HCO3-)+3c(H2CO3)+2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研究表明丰富的CO2完全可以作为新能源,解决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碳源(石油和天然气)到本世纪中叶将枯竭的危机,同时又可缓解由CO2累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实现CO2的良性循环.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和H2在230℃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甲醇蒸气和水蒸气.图表示恒压容器中0.5molCO2和1.5molH2转化率达80%时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①能判断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B
A.v(H2)=3v(CH3OH)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大
C.容器中压强不变
D.2个C=O断裂的同时有6个H-H形成
②上述反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平衡时H2的转化率将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H=-49kJ•mol-1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平衡所需时间min
COH2OH2CO
1650421.62.46
2900210.41.63
3900abcdt
①该反应的△H< 0(填“<”“>”或“=”)
②实验3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的值:$\frac{1}{6}$(填具体值或取值范围)
③实验4,若900℃时,在此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均为2mol,则此时v<v(填“<”“>”或“=”)
(3)甲醇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甲醛,碘量滴定法是测定甲醛的化学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碱性介质(NaOH)中,碘转化为次碘酸钠和碘化钠,后将溶液中游离的甲醛氧化为甲酸钠,经适当酸化后,剩余的次碘酸钠和碘化钠又生成碘,上述过程中甲醛参与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HO+IO-+OH-=HCOO-+I-+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醇,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3CH2CH2OH $\stackrel{浓硫酸}{?}$CH3COOCH2CH2CH2CH3+H2O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下: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度/(g/100g水)
正丁醇740.80118.09
冰醋酸601.045118.1互溶
乙酸正丁酯1160.882126.10.7
(1)醇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如2CH3CH2OH $?_{140℃}^{浓硫酸}$CH3CH2OCH2CH3+H2O
(2)醇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如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制备
在三孔圆底烧瓶中装入沸石,加入18.5mL正丁醇和15.4mL冰醋酸(稍过量),再加3~4滴浓硫酸.然后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加热冷凝回流反应.
(1)三孔烧瓶和蒸馏烧瓶在加热时都需要加入沸石,加入沸石是作用是防暴沸.本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有机副产品,请写成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或CH2=CHCH2CH3
(2)反应时加热有利于提高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乙酸、正丁醇都易挥发,温度过高可能使乙酸、正丁醇大量挥发使产率降低,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率降低.
Ⅱ.乙酸正丁酯粗产品的精制.
(3)将三孔圆底烧瓶中的产物转入分液漏斗中,并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有机层,接下来进行的操作名称是分液.
(4)将酯层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蒸馏.
①图2中仪器B的名称为冷凝管,水的流向应该从g(“f”或“g”)口进入.
②蒸馏收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时,应将温度控制在126.1℃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使用容器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B.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定容摇匀时,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硫、氮、碳的氧化物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图1是氮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根据A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A为N2O5(写分子式),从氦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图1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NO、NO2
(2)浓、稀硝酸的性质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frac{\underline{\;\;△\;\;}}{\;}$Cu(NO32+2NO2↑+2H2O;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套管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来制备SO2,并利用实验现象来检验其还原性,制备SO2时选用的试剂为Cu和浓H2SO4,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该同学利用实验现象来检验SO2的还原性,则选用的试剂为C;
A 双氧水(H2O2)  B品红溶液   C 酸性高猛酸钾溶液
(4)工业上把海水先进行氧化,再吸收溴,达到富集溴的目的.吸收工艺常用的方法是用热空气吹出Br2,用SO2吸收Br2,取吸收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写出SO2吸收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Br2+2H2O=H2SO4+2H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聚戊二酸丙二醇酯(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PP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②化合物B为单氯代烃;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5H8
③E、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4的同系物,F是福尔马林的溶质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D和H生成PPG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
①与D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2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1
(5)根据已有知识,写出以乙烯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CH3CH2Br$→_{加热}^{NaOH/醇}$CH2=CH2$→_{催化剂}^{H_{2}O}$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Na2S2O3•5H2O是常用的脱氧剂、定影剂和还原剂.它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不溶于乙醇,Na2S2O3•5H2O在40~45℃熔化,48℃分解.图1是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已知:Na2SO3+S$\frac{\underline{\;\;△\;\;}}{\;}$Na2S2O3,制备Na2S2O3•5H2O的实验流程如图2:
(1)趁热过滤的原因是防止温度降低而使Na2S2O3•5H2O析出.趁热过滤后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写化学式).
(2)结晶的方法是冷却(或降温)结晶.
(3)洗涤抽滤后得到的晶体,可采用的洗涤液是A.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水
(4)工业上制得的Na2S2O3•5H2O产品中可能此空删去含有少量的Na2SO3和Na2SO4杂质.为测定产品成分,准确称取1.508 0g 样品,加入蒸馏水完全溶解后配成溶液.将配成的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适量甲醛溶液预处理(防止Na2SO3与I2反应),然后向其中加入0.050 0mol/L I2溶液,发生反应:2S2O${\;}_{3}^{2-}$+I2═S4O${\;}_{6}^{2-}$+2I-,当反应恰好完全时,共消耗I2溶液25.00  mL.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微热至充分反应,使生成的SO2全部逸出,测得S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mL.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摩尔质量:Na2S2O3•5H2O:248g/mol Na2SO3:126g/mol Na2SO4:142g/mol)
①1.508 0g 样品中含有Na2S2O3•5H2O质量是1.24g.
②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由反应:2Cu2++4I-═2CuI↓+I2而得到.现以石墨为阴极,以铜为阳极电解KI溶液,通电前向电解液中加入少量的酚酞和淀粉溶液.电解开始不久阴极区溶液呈红色,而阳极区溶液呈现蓝色,对这个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①阴极电极反应:2H++2e-═H2↑使c(OH-)>c(H+);
②阳极2Cu+4I--4e-═2CuI↓+I2;I2遇淀粉变蓝;
③阳极Cu+2e-═Cu2+,Cu2+呈蓝色;         
④阳极:2I--2e-═I2,碘遇淀粉变蓝.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