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10O,
②CH3CH2CH2CH2OH③ ④
(1)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②③.
(2)有机物④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是2-甲基-2-丙醇.

分析 (1)与-OH相连C上有2个H可催化氧化生成醛;
(2)有机物④中含-OH的最长主链有3个C,2号C上有甲基.

解答 解:(1)与-OH相连C上有2个H可催化氧化生成醛,则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②③,故答案为:②③;
(2)有机物④中含-OH的最长主链有3个C,2号C上有甲基,其名称为2-甲基-2-丙醇,故答案为:2-甲基-2-丙醇.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醇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D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C中产生“喷泉”现象.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得到的粗溴苯呈红褐色,可用以下操作对其精制:
①蒸馏   ②水洗  ③用干燥剂干燥  ④10%NaOH溶液洗涤  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⑤③① (用数字序号回答).
(4)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24.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200 m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及经验,判断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极性大小排序:CH4<HBr<HCl<HF
B.原子半径大小排序:O<S<Na<K
C.热稳定性强弱排序:CaCO3>Na2CO3>NaHCO3>H2CO3
D.金属熔点由高到低排序:W>Cu>Na>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
A.Na2OB.NaClC.H2OD.K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L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 5L、H2O 7L(所有体积都在120℃测定),则这两种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C2H4、C3H8B.C2H4、C3H6C.CH4、C4H8D.C2H6、C3H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为阴极、d为阳极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铜粉与稀硫酸不反应,若加入一种试剂,则铜粉可以溶解,该物质可能是(  )
A.NaClB.ZnC.KNO3D.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已知Mg2C3的结构与CaC2的结构相似.由此可断定Mg2C3与水反应的产物是(  )
A.Mg(OH)2和CH≡CHB.Mg(OH)2和CH4
C.Mg(OH)2和CH3C≡CHD.Mg(OH)2和CH3CH=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实验
序号
浓度
时间

温度
0102030405060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20min时间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3mol•L-1•min-1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1.0mol•L-1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l(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