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以烃A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药物X、Y和高聚物Z.

已知:
Ⅰ.
Ⅱ.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⑤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为苯乙烯.
(2)X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酯基,反应③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关于药物Y()的说法正确的是AD.
A.药物Y的分子式为C8H804,遇氯化铁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
B.1mol药物Y与H2、浓溴水中的Br2反应,最多消耗分别为4mol和2mol
C.1mol药物Y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33.6L氢气
D.药物Y中⑥、⑦、⑧三处-OH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⑧>⑥>⑦
(4)写出反应E-F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属于酚类化合物,且是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6)设计一条以CH3CHO为起始原料合成Z的线路(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分析 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⑤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属于加成反应,结合反应②的产物,可知烃A为HC≡CH,B为,而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G为.C可以发出催化氧化生成D,D发生信息中I的反应,则反应③为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则C为,D为,E为,F为
,F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X.乙醛与HCN发生加成反应、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与甲醇反应酯化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CH3,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得到

解答 解: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⑤的原子利用率均为100%,属于加成反应,结合反应②的产物,可知烃A为HC≡CH,B为,而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G为.C可以发出催化氧化生成D,D发生信息中I的反应,则反应③为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则C为,D为,E为,F为
,F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X.
(1)B为,名称为苯乙烯,故答案为:苯乙烯;
(2)X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酯基,反应③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酯基;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取代反应;
(3)关于药物Y(),
A.药物Y的分子式为C8H804,含有酚羟基,遇氯化铁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故A正确;
B.苯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药物Y与3molH2加成,Y中酚羟基的邻位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1molY消耗2molBr2,故B错误;
C.羟基、羧基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1mol药物Y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1.5mol氢气,标况下氢气体积为33.6L,但氢气不一定处于标况下,故C错误;
D.羧基酸性最强,酚羟基酸性很弱,醇羟基表现为中性,药物Y中⑥、⑦、⑧三处-OH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⑧>⑥>⑦,故D正确.
故选:AD;
(4)反应E-F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5)E()同分异构体的符合下列条件:①属于酚类化合物,且是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故答案为:
(6)乙醛与HCN发生加成反应、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与甲醇反应酯化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CH3,最后发生加聚反应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转化中有机物的结构与反应条件进行推断,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阅读下列文字,填写文中带圈的数字后面的空白:
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c(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一)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①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②Cl-、SO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或SO42-影响更大)
(二)该同学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1)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2)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1中③反应速率加快,实验2中④反应速率减慢,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此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H2CO3、②Na2CO3、③NaHCO3、④(NH42CO3:其中c(CO32-)的大小关系为:②>④>③>①
B.pH=2 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H+)=c(OH-)+c(HC2O4-)+c(C2O42-
C.向0.2 mol•L-1NaHCO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 溶液:c(CO32-)>c(HCO3-)>c(OH-)>c(H+
D.常温下,同浓度的CH3COONa与CH3CO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7:c(CH3COOH)+c(OH-)>c(Na+)+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OH)2
(1)在试管I中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Fe屑.
(2)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I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观察到试管I产生大量气体.一段时间后,检验到试管Ⅱ支管出口的气体只有一种时,再进行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使试管I中的溶液进入到试管Ⅱ中溶液底部,产生Fe(OH)2
(3)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试管Ⅰ中产生的H2将装置内的空气除尽,防止Fe(OH)2与氧气的接触.
(4)反应结束后,将Fe(OH)2沉淀倒出,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其原因是4Fe(OH)2+O2+2H2O=4Fe(OH)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用下面两种方法均可制得Fe(OH)2白色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稀H2SO4;铁屑.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3)制取Fe(OH)2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防止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填化学方程式)
方法二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4)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铁屑.
(5)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甲、乙、丙均为化合物,其中甲为淡黄色的固体,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液体,丙为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它们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已知D为黄绿色气体,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Na2O2(填化学式).
(2)1mol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成0.5mol B物质;1mol丙和足量甲反应可生成0.5mol B物质.
(3)D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其褪色原因是溶于水生成HClO,HClO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而使布条褪色.
(4)丙与溶液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ClO+H2O=NaHCO3+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NaAlO2(aq)$\stackrel{CO_{2}}{→}$Al(OH)3$\stackrel{△}{→}$Al2O3(熔融)$\stackrel{电解}{→}$Al$→_{高温}^{Fe_{2}O_{3}}$Fe
②S$\stackrel{O_{2}/点燃}{→}$SO3$\stackrel{H_{2}O}{→}$H2SO4
③Cu2(OH)2CO3$\stackrel{盐酸}{→}$CuCl2(aq)$\stackrel{电解}{→}$Cu
④FeO3$\stackrel{HCl(aq)}{→}$FeCl3$\stackrel{△}{→}$无水FeCl3
⑤饱和NaCl(aq)$\stackrel{NH_{3}、CO_{2}}{→}$NaHCO3$\stackrel{△}{→}$Na2CO3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
(2)由A、B、W三种元素组成的18电子微粒的电子式为
(3)经测定A2W2为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还要弱,请写出其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H2O2?HO2-+H+,常用硫酸处理BaO2来制备A2W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2+H2SO4=BaSO4↓+H2O2
(4)废印刷电路反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A2W2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既达到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H++H2O2=Cu2++2H2O.
(5)元素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单质化合生成一种化合物DA,熔点为800℃,DA能与水反应放氢气,若将1molDA和1molE单质混合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是56L.(标准状况下).
(6)D的某化合物呈淡黄色,可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若淡黄色固体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无气体生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a2O2+6Fe2++6H2O=4Fe(OH)3↓+6Na++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乙醛:向10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加的2%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
B.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C.向盛有过量苯酚浓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稀溴水,边加边振荡,观察三溴苯酚的生成
D.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层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