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现有8种元素,其中A、B、C、D、E、F为短周期主族元素,G、H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
C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D 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1=578kJ•mol-12=1817kJ•mol-1 I 3=2745kJ•mol-14=11575kJ•mol-1
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的差值为4
G 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H在周期表的第12列
(1)已知CA5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2)A、B、C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1的3原子化合物分子,该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1:1.
(3)画出D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4)C与A形成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高于E与A形成的化合物,其原因是NH3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5)EF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6)检验G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7)H与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S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x pm,则HS晶体的密度为$\frac{97×4}{{N}_{A}×(x×1{0}^{-10})^{3}}$g•cm-3(列式即可,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a与b之间的距离为$\frac{1}{4}$×$\sqrt{3}$xpm(用含x的式子表示).

分析 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A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B为碳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C为N元素;由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可知,第四电离能剧增,处于ⅢA族,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故D为Al;E处于第三周期,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最外层排布为3s23p3,故E为P元素;F处于第三周期,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处于第ⅦA族,故F为Cl元素;G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G为第四周期元素,故G为K元素,H在第四周期周期表的第12列,G为Zn元素.

解答 解: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A为H元素;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B为碳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C为N元素;由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可知,第四电离能剧增,处于ⅢA族,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故D为Al;E处于第三周期,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最外层排布为3s23p3,故E为P元素;F处于第三周期,F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处于第ⅦA族,故F为Cl元素;G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G为第四周期元素,故G为K元素,H在第四周期周期表的第12列,G为Zn元素.
(1)已知NH5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A、B、C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1的3原子化合物分子为HCN,结构式为H-C≡N,该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1:1,
故答案为:1:1;
(3)D为Al,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故答案为:
(4)C、A形成最简单化合物为NH3,E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PH3,由于NH3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NH3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5)PCl3中P原子孤电子对数=$\frac{5-1×3}{2}$=1,价层电子对数=3+1=4,P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sp3;三角锥形;
(6)检验K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焰色反应;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7)晶胞中Zn、S原子数目均为4,则晶胞质量为4×$\frac{97}{{N}_{A}}$g,其晶胞边长为x pm,则ZnS晶体的密度为 4×$\frac{97}{{N}_{A}}$g÷(x×10-10 cm)3=$\frac{97×4}{{N}_{A}×(x×1{0}^{-10})^{3}}$g•cm-3
a与b之间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且距离为体对角线长度的$\frac{1}{4}$,而体对角线长度为晶胞棱长的$\sqrt{3}$ 倍,故a与b之间的距离为$\frac{1}{4}$×$\sqrt{3}$x pm,
故答案为:$\frac{97×4}{{N}_{A}×(x×1{0}^{-10})^{3}}$;$\frac{1}{4}$×$\sqrt{3}$x.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化学键、氢键、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判断、跃迁、晶胞计算等,(7)中计算为易错点、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实验:
①0.005mol•L-1 FeCl3溶液和0.015mol•L-1 KSCN溶液各1mL混合得到红色溶液
a,均分溶液a置于b、c两支试管中;
②向b中滴加3滴饱和FeCl3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③再向上述b溶液中滴加3滴1mol•L-1 NaOH溶液,溶液颜色变浅且出现浑浊;
④向c中逐渐滴加1mol•L-1 KSCN溶液2mL,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中增大Fe3+浓度使平衡Fe3++3SCN-?Fe(SCN)3正向移动
B.实验③中发生反应:Fe3++3OH-═Fe(OH)3
C.实验③和④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相同
D.实验②、③、④均可说明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Y、Z是金属元素,Y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Z可形成含氧酸根离子;X与W同主族,且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l、3:1的两种常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单质可从Z的盐溶液中置换出Z
B.简单氮化物的热稳定性:X<W
C.简单离子的半径:W>X>Y>Z
D.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 NA
B.由H2O2制得2.24 L 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 NA
C.常温常压下,8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4 NA个电子
D.常温下,pH=2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0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所处的周期数和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
C.原子半径:Y>Z>X
D.含Y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钴酸锂(LiCoO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A 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石墨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电池反应式LixC6+Li1-xCoO2$?_{充电}^{放电}$C6+LiC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Li+由A极区域移向B极区域
B.充电时,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6+xLi++xe-=LixC6
C.放电时,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Li1-xCoO2+xLi++xe-=LiCoO2
D.废旧钴酸锂(LiCoO2)电池进行“充电处理”使锂进入石墨中而有利于回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制备Fe(OH)2: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
B.测定H2的生成速率: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一定体积的H2,记录时间
C.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过滤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取0.5 g淀粉于洁净的试管中,先加入5 mL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1)电极X的材料是Cu;电解质溶液Y是AgNO3;(化学式)
(2)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3)盐桥中的钾离子向Ag(填电极材料)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