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已知氮化铝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NH3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2)比较稳定性强弱 H2O>SiH4(填“>”或“<”),解释原因氧元素非金属性比硅的强.
(3)图中 4 个氮原子共形成4个配位键,氮原子的配位数为4,每个铝原子周围紧邻12个铝原子.
(4)已知(CH33Al 为非极性分子,结构简式为:,则其中铝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若氮化铝可由(CH33Al 和 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反应的方程式为:(CH33Al+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AlN+3CH4 ,该反应与取代反应有机反应类型相似(填反应名称).
(5)写出与氮化铝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单质的名称金刚石,氮化铝、氮化硅属同种晶体类型,其中硬度较大的物质的化学式是氮化硅.

分析 (1)氨气分子为三角锥形;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3)由AlN的晶胞结构可知,一个N原子与距离最近的四个Al原子成键,每个铝和氮周围都有四个共价键,都达八电子稳定结构,而铝原子最外层原来只有三个电子,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每个N原子都形成1个配位键;以顶点Al原子研究,与之紧邻的铝原子处于面心位置;
(4)(CH33Al为非极性分子,Al原子与3个甲基形成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晶胞中晶胞中N原子数目为4、Al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氮化铝化学式为AlN,可由(CH33Al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甲烷;
(5)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也相等,将晶胞中Al原子、N原子可以替换为碳原子得到其等电子体;
氮化铝、氮化硅均属于原子晶体,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的硬度越大.

解答 解:(1)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NH3极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等于氢化物越稳定,由于氧元素非金属性比硅的强,故氢化物稳定性:H2O>SiH4
故答案为:>;氧元素非金属性比硅的强;
(3)由AlN的晶胞结构可知,一个N原子与距离最近的四个Al原子成键,每个铝和氮周围都有四个共价键,都达八电子稳定结构,而铝原子最外层原来只有三个电子,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每个N原子都形成1个配位键,图中4 个氮原子共形成4个配位键,氮原子的配位数为4;
以顶点Al原子研究,与之紧邻的铝原子处于面心位置,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为2个晶胞共用,故每个铝原子周围紧邻的铝原子数目为$\frac{8×3}{2}$=12,
故答案为:4;4;12;
(4)(CH33Al为非极性分子,Al原子与3个甲基形成平面正三角形结构,Al原子采取sp2杂化,
晶胞中晶胞中N原子数目为4、Al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氮化铝化学式为AlN,可由(CH33Al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甲烷,反应方程式为:(CH33Al+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AlN+3CH4 ,该反应与机反应中取代反应类型相似,
故答案为:sp2;(CH33Al+NH3$\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AlN+3CH4 ;取代反应;
(5)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也相等,将晶胞中Al原子、N原子可以替换为碳原子得到其等电子体,则其等电子体为金刚石等;
氮化铝、氮化硅均属于原子晶体,由于Si原子半径小于Al的原子半径,故N-Si的键长比N-Al的短,故N-Si键更稳定,氮化硅的硬度更大,
故答案为:金刚石;氮化硅.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元素周期律应用、微粒构型判断、晶胞结构与计算、配位键、等电子体、晶体类型与性质等,题目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已知碳化铝(Al,C3)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甲烷.为了探究甲烷性质,某同学设计如下两组实验方案:
甲方案探究甲烷与氧化剂反应(如图1所示);
乙方案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如图2所示).

甲方案实验现象:溴水不褪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方案实验操作过程: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两瓶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I瓶放在光亮处,Ⅱ瓶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按图2安装好装置,并加紧弹簧夹a和b.
(1)碳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4C3+6H2SO4=2Al2(SO43+3CH4↑.
(2)实验甲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CH4,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不能(填“能”或“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
(3)下列对甲方案实验中的有关现象与结论的叙述都正确的是A(填标号).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结论是通常条件下甲烷不能与强氧化剂反应
B.硬质玻璃管里黑色粉末无颜色变化,结论是甲烷不与氧化铜反应
C.硬质玻璃管里黑色粉末变红色,推断氧化铜与甲烷反应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推知甲烷不能与卤素单质反应
(4)写出甲方案实验中硬质玻璃管里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4+7CuO$\frac{\underline{\;\;△\;\;}}{\;}$7Cu+CO2↑+4H2O(假设消耗甲烷与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7).
(5)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图2装置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在I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瓶壁上出现油状液滴,Ⅱ瓶中无现象;然后打开弹簧夹a、b,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倒吸入I瓶中,同时I瓶中出现少量白雾,Ⅱ瓶中无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次硫酸氢钠甲醛(aNaHSO2•bHCHO•cH2O)俗称吊白块,有较强的还原性.它常温下比较稳定,在120℃以上分解成亚硝酸盐.以Na2SO3、SO2、HCHO和锌粉为原料可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烧瓶中(装置如图所示)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A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的甲醛溶液,在80~90℃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
步骤3:过滤,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要完成步骤1和步骤2的实验,除图中装置仪器外,还需要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温度计(填名称)
(2)步骤2采取水浴加热的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加热温度.分析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原因酒精灯加热温度较高,一方面,不利于SO2的溶解吸收,另一方面,在高温下产物易分解.
(3)有人将烧瓶中通入SO2的导气管末端换成了多孔球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气体的吸收速率.
(4)步骤3滤液不在敞口容器中进行蒸发浓缩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时产物分解,也防止氧气将产物氧化.
(5)某同学为确定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1.8400g样品,完全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②取25.00mL所配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得甲醛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L-1
③另取25.00mL所配溶液,加入过量碘完全反应后,再加入BaCl2溶液充分反应,得到0.5825g白色沉淀.
其反应原理为:aNaHSO2•bHCHO•cH2O+I2→NaHSO4+HI+HCHO+H2O(未配平).通过计算可知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化学式为NaHSO2•2HCH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漓江是我市的母亲河,保护漓江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漓江的是(  )
A.将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漓江中
B.漓江沿岸不得开设造纸厂等污染企业
C.定期投放水生动物优化漓江生态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且将洗涤后的废水排放到漓江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如图1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比较①和②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H->Li+(填化学式);③、④、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填元素符号),写出原子序数和元素⑧相差2且与元素⑧同族的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84s2
(2)在元素③与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四原子分子中,③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其分子中δ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3:2.
(3)元素④的某种氢化物甲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甲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写出甲在水中的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N2H4+H2O?N2H5++OH-.甲在微电子工业中,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二者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
(4)元素⑥和⑤形成分子乙的结构与元素①和⑤形成的最简单分子丙相似,乙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解释丙的沸点高于乙的原因OF2和H2O均由分子构成,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强于OF2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5)可用赤血盐K3[Fe(CN)6]检验元素⑧的+2价阳离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2[Fe(CN)6]3-=Fe3[Fe(CN)6]2↓,元素⑩的阴离子与元素⑧的+2价离子形成化合物丁,将3molCl2通入含4mol丁的溶液,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过程为3Cl2+4Fe2++2Br-=4Fe3++Br2+6Cl-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2为⑦和⑨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戊的晶胞,其中三个离子(白色球)坐标参数A为(0,0,0);B为($\frac{1}{2}$,0,$\frac{1}{2}$);C为($\frac{1}{2}$,$\frac{1}{2}$,0).则D离子(黑色球)的坐标参数为($\frac{1}{4}$,$\frac{1}{4}$,$\frac{3}{4}$).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戊的晶胞参数apm,则晶胞中B和D离子的距离为$\frac{\sqrt{3}a}{4}$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已知短周期元素W,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若X原子的内层电子数与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2,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W+和Z2-的电子数之差为8,M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则:
(1)W,X,Y,Z,M分别代表的元素为:锂,碳,氮,氧,镁(用元素名称表示.)
(2)W+的结构示意图:
(3)以上元素和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有MgO、Li2O(写化学式):以上元素能和Z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有碳、氮(写元素名称).
(4)Y和M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化学式为Mg3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的基态原子核外有1个单电子,它的一种化合物常用来检验葡萄糖.
(1)X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ⅢA族.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大(填“大”或“小”).
(2)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是,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弱(填“强”或“弱”).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A至H在周期表中位置,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元素处于周期表中三周期VIA族.
以下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A分别与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HF.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是Al2O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
(4)用电子式表示B、H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5)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I、H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在NaBr溶液中滴加Cl2水,若溶液加深(有红棕色形成),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分别进行编号为①、②、③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
0.10.1pH=9
c0.2pH=7
0.20.1pH<7
请回答:(1)根据①组实验情况,分析混合溶液的pH=9的原因是A-+H2O?HA+OH-.(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2)②组情况表明,c>0.2mol•L-1(选填“>”、“<”或“=”).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c(Na+)(选填“>”、“<”或“=”)
(3)从③组实验结果分析,说明HA的电离程度>NaA的水解程度(选填“>”、“<”或“=”),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