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己烷(己烯) 溴水 分液
B 淀粉溶液(NaCl) 水 过滤
C CH3CH2OH(CH3COOH) CaO 蒸馏
D CO2(SO2) Na2CO3溶液 洗气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含两种元素的某种气体X的分子式。
在注射器A中装有240 mL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红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之完全反应,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 g,实验后B管重20.00 g,B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在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在注射器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氮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X气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若240 mL X气体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氮气质量是0.28 g。根据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计算1 mol X气体的体积是24 000 mL,则X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3)通过计算,确定X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在该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去一家废旧金属回收公司辨别生铁和废钢,他们运用所学的生铁和钢的性能、用途等有关知识进行辨别,收获很大。试问:该课外活动小组可能是用哪些较简单的方法辨别生铁和废钢的?(只答方法,不必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维生素C的分子式是________。
(2)维生素C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难”)。
(3)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__性。
(4)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少量蓝色的含有淀粉的碘水,可观察到溶液蓝色退去,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性。
(5)中学生每天需补充约60 mg维生素C,下列物质中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________。
A.辣椒 B.鸡蛋 C.米饭 D.青霉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B.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无关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c(OH-)>c(H+) D.NaHCO3溶液显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Ⅰ Ⅱ Ⅲ Ⅳ
A.实验I:可用于吸收氨气,并能防止倒吸 B.实验Ⅱ:静置一段时间,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C.实验III: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D.实验Ⅳ:海水的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生产Z、Q的单质
B.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r(Z)>r(Q)>r(Y)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三元弱酸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 | 分液、萃取、蒸馏 | B. | 萃取、蒸馏、分液 |
| C. | 分液、蒸馏、萃取 | D. | 蒸馏、萃取、分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