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 |
B. |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浊液<胶体 | |
C. |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
D. | 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化剂,反应中被氧化 |
分析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B.分散系按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据此分析解答;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即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反应物作氧化剂,被还原,失电子的反应物作还原剂,被氧化.
解答 解: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微粒直径大于100nm,故A错误;
B.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nm~100nm,所以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故B错误;
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失电子的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反应中被氧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胶体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化合价的升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序号 | 现象 | 结论 |
I | B装置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 | 反应生成了Cu或Cu2O |
II | C装置中无水CuSO4变蓝 | 反应生成了H2O |
III | E装置中收集到无色无味气体 | 反应生成了N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 |
B. |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 |
C. | 反应达到平衡后,v(NO)≠v(N2) | |
D. |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80% | B. | 40% | C. | 60% | D.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200mL1mol/L的NaCl溶液 | B. | 150mL3mol/L的KCl溶液 | ||
C. | 150mL2mol/LNH4Cl溶液 | D. | 100mL1.5mol/L的MgCl2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红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 |
B. | 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c(O{H^-})}}$减小 | |
C. | 室温时ka(HF)=3.6×10-4,ka(CH3COOH)=1.75×10-5,0.1 mol/L的NaF溶液与0.1 mol/L的CH3COOK溶液相比,一定有c(Na+)-c(F-)<c(K+)-c(CH3COO-)成立 | |
D. | 在25℃时,将0.01 mol/L的氨水与0.01 mol/L的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若c(NH4+)=c(Cl-),则氨水所用的体积一定大于盐酸的体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