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按图装置进行试验时,观察到电流指针发生偏转,B池中C2极区溶液变红,回答下列问题(C,C1,C2均为石墨电极)
(1)A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反应一段时间后,向Fe电极区滴入2滴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
(2)C2极区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水电离的H+反应生成H2,使C2极区C(OH-)增大,溶液变红
(3)当C1极区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时,B池的pH=14(此时B中溶液的体积为0.1L)

分析 (1)A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A中,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碳作正极,铜离子防备电;
(2)石墨棒C2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石墨棒C2溶液呈碱性;
(3)石墨棒C1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Cl2~2e-~2OH-,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B池的pH.

解答 解:(1)A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A中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碳作正极,电极反应是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向Fe电极区滴入2滴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2[Fe(CN)6]3-=Fe3[Fe(CN)6]2↓,故答案为:Cu2++2e-=Cu;3Fe2++2[Fe(CN)6]3-=Fe3[Fe(CN)6]2↓;
(2)石墨棒C2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大,石墨棒C2溶液呈碱性,酚酞变红,
故答案为:水电离的H+反应生成H2,使C2极区C(OH-)增大,溶液变红;
(3)石墨棒C1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由 Cl2 ~2e-~2OH-
  22.4L       2mol
  1.12L      n(OH-) 
解之得n(OH-)=$\frac{1.12L×2mol}{22.4L}$=0.1mol,所以 c(OH-)=$\frac{0.1mol}{0.1L}$=1mol/L,所以c(H+)=$\frac{1{0}^{-14}}{1}$=10-14mol/L,pH=14,故答案为:1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正确判断原电池及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再根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来分析解答,知道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相等,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①N2(g)+O2(g)═2NO(g)△H1=+180kJ•mol-1
②N2(g)+3H2(g)?2NH3(g)△H2=-92.4kJ•mol-1
③2H2(g)+O2(g)═2H2O(g)△H3=-483.6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H2=E1-E3
B.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 N2和3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mol N2和6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8>Q2>2Q1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H=+906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乙烯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它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
(2)可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D.
A.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请写出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该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的原子序数为26,F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III族.
(2)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3)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32-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4)写出检验滤液B中是否含铁离子的方法取滤液B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2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Fe3+,若无明显变化则无Fe3+
(5)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NaHCO3(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
(6)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5.6×10-1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反应CO(g)+NO2(g)?CO2(g)+NO(g),△H<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系颜色变深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SO2与O2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N2与H2合成NH3的反应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卤族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1)卤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溴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5
(2)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氢氟酸是以二分子缔合(HF)2形式存在的.使氢氟酸分子缔合的作用力是氢键.
(3)请根据下表提供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I(写出名称).
第一电离能(kJ/mol)1681125111401008
(4)已知碘酸(HIO3)和高碘酸(H5IO6)的结构分别如图I、II所示:

请比较二者酸性强弱:HIO3> H5IO6(填“>”、“<”或“=”).
(5)已知${{ClO}_{2}}^{-}$为角型,中心氯原子周围有四对价层电子.ClO2-中心氯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写出一个ClO2-的等电子体Cl2O或OF2
(6)如图1为碘晶体晶胞结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用均摊法可知平均每个晶胞中有4个碘原子
B.碘晶体为无限延伸的空间结构,是原子晶体
C.碘晶体中存在的相互作用有非极性键和范德华力
(7)已知CaF2晶体(见如图2)的密度为ρg/cm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棱上相邻的两个Ca2+的核间距为a cm,则CaF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frac{{a}^{3}ρN{\;}_{A}}{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2OH-+SO42-+2H+═BaSO4↓+2H2O
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2H+═Cu2++H2O
C.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HCO3-+H+═H2O+CO2
D.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均能发生取代、氧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或裂化得到
D.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500℃下发生发应,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mol/(L•min).500℃达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为30%,图2是改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5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33(保留两位小数),若提高温度到800℃进行,达平衡时,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下列措施中不能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是BD.
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 H2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
C.缩小容器的容积             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
(4)500℃条件下,测得某时刻,CO2(g)、H2(g)、CH3OH(g)和H2O(g)的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5)下列措施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CD.
A.升高温度  B.在原容器中充入1molHe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    D.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