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证明原溶液一定含SO42-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证明原溶液一定含CO32- |
C | 用洁净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证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K+ |
D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并不滴落 | 证明Al2O3熔点一定高于Al单质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将1 L 2 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3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 在常温常压下,1.7g NH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水中含有的原子数是1.5NA
D. 0.2mol∙L-1的 Na2SO4溶液中含Na+数目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铝与盐酸反应 B.Na与O2常温下反应
C.NaHCO3受热分解 D.Al(OH)3受热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Fe与稀H2SO4反应:Fe + 2H+ == Fe3+ + H2↑
B.Al(OH)3治疗胃酸过多: H++OH—===H2O
C.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CO3—+OH— ==H2O + CO2↑
D.Al与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丁、X是中学阶段的五种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焰色反应均呈黄色。丙是淡黄色固体,常温下X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则:
①甲和X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丙和X生成丁的反应中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有0.2mol丁生成时,电子转移的数目是 。
(2)若甲、乙、丙、丁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且丙受热时分解生成乙。X、丁溶液的焰色反应均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①图中五个转化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数目是
A. 2 B. 3 C. 4 D. 5
②乙和X生成丁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溶液中生成的丙能够净水,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某气体发生装置导出的气体为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颜色无变化,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B.在导管口点燃该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杯壁有水滴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C.点燃该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用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D.若上述B、C的现象均能出现,则可判断该气体一定是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述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最低负价从-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