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既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用于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乙烷的方法是(  )
A.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通过足量的溴水
C.通过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通过足量的浓盐酸
A.乙烷与乙烯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不能提纯物质,故A错误;
B.乙烷性质稳定,与溴水不反应,乙烯含有C=C官能团,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而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
C.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能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但不能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C错误;
D.乙烷、乙烯均不与浓盐酸反应,则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大气中硫、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Ba2+、NH4+、Al3+、Cl-、SO32-、SO42-、NO3-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澄清试液分成3份,进行如下实验:
试样所加试剂实验现象
第一份试液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
第二份试液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第三份试液滴加NaOH溶液,加热,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V)与生成的沉淀、产生的气体(n)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酸雨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不能确定的离子有______.
(2)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第三份试液滴加NaOH溶液,加热整个过程中有多个反应,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中是否存在Cl-:______.
(5)该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再慢慢通入O2,发生化学反应后,再喷洒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则NO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现有两只试剂瓶,瓶中均盛有水溶液,瓶上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是淀粉和食盐配制的.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对其鉴别.(提示:淀粉的水溶液属于胶体)
①______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B.浓硝酸沾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得肥皂和甘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同学为了检验海带中含有碘元素,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刷净剪碎后的海带用酒精浸润,灼烧至完全变成灰烬;②将灰烬转移到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煮沸后过滤;③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再加入3%的H2O2溶液;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甲,溶液显蓝色,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1)步骤①中灼烧时使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a.试管b.坩埚c.烧杯
(2)步骤②中“搅拌、煮沸”的目的是______.
(3)步骤③中加入3%的H2O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4)步骤④中所滴加的溶液甲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溶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C中有Fe3+B.A一定为FeBr2
C.D溶液中存在Fe(SCN)3D.B为Ag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能够把苯酚、乙醇、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银氨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酚酞溶液D.FeCl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甲醚和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也可以使用仪器鉴定法,下列鉴别方法,不能对二者进行区别的是(  )
A.加入金属钠B.利用质谱法
C.燃烧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回答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__kJ热量.
(2)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
(3)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